有了李長安、朱海生、劉紅梅等廠領導們的支持,試點工作很快就展開了。
周衛國先是將技術科所有人以及第一車間第三小組的十多個工人全部集合了起來,向他們宣布了廠里進行試點改革的決定。
他很清楚,革新想要成功,必須先要統一所有參與者的思想。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宣布完廠里的決定之后,周衛國便按照方案開始分工。
他先是將總裝一車間的第三小組單獨劃分出來,并將他們的工作區域從第一車間的中段調整到了靠近車間大門的位置,并在此區域推行他提出的“區域化裝配”,革新生產流程。
在車間主任王磊的協助下,周衛國很快就在第三小組的工作平臺附近劃出一部分區域,建立了動力總成區、傳動系統區、行走系統區,每個區域旁都設了臨時零件架。
按照周衛國的要求,工人們要提前一天把零件配送到架上,以方便生產小組生產使用。
以前組裝的時候,工人們需要來回去各個倉庫取零部件,現在轉身就能拿到,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與此同時,技術革新方案也在同步推進。
周衛國先是帶著技術科的骨干們投入“輪胎安裝助力器”的研發,說是研發,實際是周衛國畫出設計圖,然后讓薛富貴和許青山兩人帶人去做出來。
有他這個設計大師在,僅僅用了半天時間不到,薛富貴和許青山就用廠里的廢舊鋼材搞出兩臺輪胎安裝助力器。
這玩意兒聽起來似乎挺高大上的,但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單的杠桿式支架。
它的作用就是工人能在一個人的情況下,輕松將輪胎抬到合適高度,然后再用螺旋機構推進對準螺絲孔。
試裝時,周衛國親自操作著助力器,只用了
3分鐘就裝好了一個輪胎,比之前快了近
15分鐘。
有了這個助力器,以前裝一個輪胎得三個人,現在一個人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