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點頭,然后道:“或者說,大秦為什么能統一?而不是當時其他國家?”
“來,有沒有同學回答我這個問題。”
“因為大秦更強!”李泰毫不猶豫舉手道:“在當時,大秦不止是更強,而且是比其他國家強出不止一個層次。”
“其他六國中,曾經最強的楚國和趙國,雖然仍有相當實力,但已無法與秦國抗衡。”
“另外四國更不用說了,根本不是大秦的對手。”
“對!”陳衍先是肯定:“大秦當時確實比其他國家強出不止一個層次,這是大秦能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有沒有誰知道,大秦為什么遠比其他六國強?”
在大家陷入思索時,杜構沉聲道:“我父親曾經跟我說過這個問題,大秦的強盛不是一時之強,而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積累,六世明君以及大量能臣猛將共同努力的結果。”
“所以,也有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的說法。”
“其中最為關鍵的,毫無疑問是“商鞅變法”,摧毀了世襲領地,建立了最早的官僚制度,極大地加強了國君的權力,使得政令得以高效、統一地執行。”
“另外,建立戶籍制度與連坐法在現在看來雖有些殘忍,但加強了對當地的控制,以殘酷的刑罰建立起了不再繼續內耗的秩序。”
“軍功制度更是不用多說!”
“在“商鞅變法”之后,大秦可以說妥妥是一個專門為戰爭而前進的國家,目的就是為了統一。”
“說得好!”陳衍撫掌,“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商鞅變法”的確是重中之重。”
“可我們今天不講這個,因為這些你們都清楚。”
“我們來說說更細節的東西!”
更細節的東西?
在場的人疑惑,卻也沒多問,一個個正坐起來。
因為他們知道,陳衍要說到關鍵地方了。
“首先,二十級軍功爵位制,這個我不用說得太細致,軍功制的出現,讓每個士兵都成了為自已命運而戰,爆發出了相當驚人的戰斗力!”
陳衍簡單提了一下軍制,轉而捏起一根粉筆,道:“其次,還有后勤碾壓的原因!”
他轉身,按照腦子里的記憶,簡單畫出了秦馳道糧食轉運圖。
“大秦之所以能統一六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標準化的道路,這讓他們的運糧速度是其余六國的數倍!”
陳衍手撐著講臺,淡笑道:“運糧效率是其他六國的數倍,這是什么概念應該不用我解釋吧?”
沒人開口,大家都在盯著他后面黑板上的簡易圖,一個個或皺眉、或思索、亦或恍然。
數倍于其他國家運送糧食的速度,這代表的不僅僅是送得快,而是送得更多。
例如在六國,十斛糧食,沿途人吃馬嚼,損耗殆盡,能有三斛抵達前線,已堪稱名將。
而在大秦,十斛可至七八斛。
高陽凝神道:“你是想告訴我們,這一切全部基于大秦當時的嗯......“標準化”道路?”
她已經漸漸習慣陳衍口中冒出來的奇怪詞匯,并善于運用了。
“這只是其一。”陳衍頷首,“不管對于任何國家,路一定是重中之重!”
“再打個比方,目前的渭南縣之所以能發展這么快,什么原因占據了很重要一部分?”
“而又是什么事,即使是一直需要砸錢,卻是我一直在做,從未放棄的?”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