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先前的計劃來,在渭河南岸建造紙坊,那里有竹林,挺適合的,至于雕刻、印刷坊,需要水源較大,就建造在城郊吧。”
“我現在考慮的是,圖書館的位置建在哪里?”
“第一座圖書館的規模一點不能小,甚至要非常大,來作為總館用來吸引那些讀書人過來。”
“我首先想的是建在城東南,那里畢竟是縣學所在地,圖書館建在那里挺合適的。”
杜構聽得連連點頭,圖書館在他們的設想當中,一定要收藏足夠多的書籍來存放,對天下讀書人開放。
而這樣一座建筑,建造在象征文昌位的城東南無疑是最合適的。
杜構沉吟道:“我覺得這樣可以,要不我們待會兒去城東南看看位置,挑一塊好的地買下來,用來建造圖書館。”
陳衍沒有第一時間回話,在仔細想了想后,搖頭道:“算了,還是建在東市和西市的交匯地,最繁華的地方好。”
“......啊?”杜構愕然:“為什么要建造在東市和西市之間?”
“那里不是商戶和小販的聚集地嗎?”
“對呀。”陳衍回道:“就是要建造在商業繁華的地段啊,要不然怎么靠那群讀書人賺錢呢?”
“你想想看,若我們建造一座巨大的圖書館,里面各種各樣普通的、珍貴的,平時寒門子弟很難接觸到的書。”
“而且還以極低的價格售賣,買不起的也能在圖書館花一點錢觀看。”
“這樣一座圖書館,是不是會吸引很多讀書人前來?”
“沒錯。”杜構當即說:“這是必然出現的情況,我相信沒有任何讀書人能拒絕這樣一座圖書館。”
“好,那你再想。”陳衍侃侃而談,“既然這群讀書人被吸引了過來,那么他們總要住店吧?”
“住店是不是住在圖書館附近最方便?”
“他們也要吃飯吧?”
“每天經過商業區,看到什么對自己有用,或者喜歡的東西要買吧?”
“這些可都是要花錢的東西。”
“我之所以想將圖書館建在東市和西市的交匯地,是因為圖書館能吸引大量的讀書人,這個叫引流。”
“引流之后就得想辦法產生多元消費場景,拉動附近的消費......”
望著依舊沒停下來的陳衍,杜構聽得滿頭問號。
不是,你能不能先解釋一下什么叫多元消費場景,什么又是拉動消費?
俺聽不懂啊。
就一個建造地,里頭有這么多門道嗎?
杜構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說著說著,陳衍似乎注意到了一臉迷茫的杜構,嘴角抽搐,組織了一下語,說:“哎,反正你只需要知道,將圖書館建在東市和西市之間,對渭南縣有好處,可以多賺錢就好了。”
杜構猶豫片刻,點點頭,“那我們現在就去東市?”
“不,我們分頭行動。”陳衍道:“你先去將那批搜集好信息、因為去年旱災留在這里的百姓召集起來,然后去找小順子拿錢買工坊。”
“然后立刻進行工坊改造和收集原材料。”
“前期事情較多,需要麻煩你多跑跑。”
“噢~”杜構若有所思,眨眨眼,看著陳衍道:“那你呢?”
“我?”陳衍摸著下巴,“我去找咱們渭南縣那幾位富商聊聊天,談談理想。”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