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化龍君作浪,信知何處不相逢!”
花木帖哈哈大笑,十兩黃金往上一扔,黃金穩穩的落在了那個出聲的姑娘們面前。
“你們可知道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眼見著黃金落袋,那姑娘們的熱情瞬間高漲。
“知道知道!”
說著不等花木帖繼續詢問,那解釋的聲音就傳了過來,七嘴八舌,各個不同!
“這首詩的意思是呀,男人女人本就相同,你看身上身體構造都相-->>互交融!若有一天我化作巨龍,你化作海浪,那就和諧與共,處處相逢!”
“錯了錯了,這首詩的意思分明就是說男人的氣節和女人的容貌都能為國做貢獻,男人在外出門打仗和我們在怡春樓里做的貢獻一樣多!只要你愿意支持,那就是大乾國的功臣!”
七嘴八舌,各個不同!
底下的讀書人聽的是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無他,因為這些女人根本就認字,也讀不懂詩句里的氣節和骨氣,反倒是詩句中那隱隱的暗示,成了他們最容易理解的東西。
下意識的就把它當成了不正經的東西!
就像當時楊凡所寫出這首詩的時候,楊凡其實在寫之前知道這首詩表達的意思,這首詩原名《夾竹桃》。
作者以夾竹桃為主題,贊頌其兼具竹的氣節與桃的艷麗。它的前兩句是在描繪夾竹桃的芳姿與勁節和桃的艷麗、竹的氣節本質相通,綠蔭與紅妝濃淡相宜,后兩句引用“化龍”和“龍君作浪”典故,表達相逢之志。
可為什么當時楊凡會拿出這首詩呢?
就是因為當時塔塔的身份剛學到詩詞,還是被花木帖用一本小艷書給引導上道。
那他就只能寫出如此詩句,再加上他賤兮兮的表情,很容易讓人想歪,從而忽略了這詩詞背后的故事。
而花木帖在得到這種詩詞之后,他宣傳的方向也錯了,他本能的認為這是一首小黃詩,所以他找了怡春樓的姑娘們來傳頌聞名。
這一群妓子口中能說出什么有深刻意思的詩句來?
久而久之,它就徹徹底底的淪為了一首小黃詩!
再加上后來西門傳流傳,這種書哪里的銷量最好?肯定還是讀書人,讀書人喜歡去哪里?
怡春樓!
所以,在看到西門傳這樣的故事之后,再去看那首詩,還能用平常的心態去看嗎?
“放屁!這首詩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你們這是在歪曲!”
一看到二樓的姑娘們這么熱情,底下的讀書人們不樂意了。
憑什么剛才說楊中郎詩句的時候,你們這么安靜,這會兒功夫倒是熱情起來了!
這不是擺明了說楊中郎的文名不如那個塔塔嗎?
連一群妓子都知道塔塔做的詩句,他楊中郎的詩句都沒有如此待遇!
可他氣沖沖的一句話,被二樓的一個姑娘瞬間熄了火。
“呦,這不是張官人嗎?那天你在床上可不是這么說的!”
“說什么你是龍君,我是浪,咱們倆一浪一浪,還要再來一浪呢!”
一句話那位張姓讀書人臉紅脖子粗。
“你你血口噴人!”
在諸位同僚面前,被一個妓子狠狠揭穿,他恨不得挖一條地洞鉆進去!
“哈哈哈!好,當賞!”
花木帖哈哈大笑,一塊黃金沿著手臂就拋到了那個二樓出聲的女人身上。
“諸位,底下這伙人說他們沒聽過這首詩句,也沒看過什么西門傳!”
“我不太信啊!哪位若能像先前那位姑娘一樣,指出在場讀書人知道這塔塔的著作!”
“我花木帖絕不吝嗇!”
嘭!
他不知道從哪里撈出來一個包裹,狠狠的摔在了桌子上,包裹打開,里面赫然是滿滿的白花花的銀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