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逾聽著凌風的稟報,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康郡王倒是個聰明人。”
他走到輿圖前,手指點在北境邊市的位置上。
“宗室,并非都是鐵板一塊。有人想抱殘守缺,就有人想順勢而為。”
“太上皇這一手,倒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他轉身看向正在燈下翻看醫書的李知安。
“知安,你看,石頭扔進水里,不僅驚醒了魚,也讓一些原本在岸上觀望的鷺鳥,看到了下水捕魚的機會。”
李知安放下書,走到他身邊,順著他的目光看向輿tu。
“水活了,魚蝦自然會多起來。有鷺鳥幫忙捕魚,總比讓它們在岸上等著吃白食要好。”
她笑了笑,語氣中帶著一絲贊許。
“陛下這一招釜底抽薪,不僅讓太醫院那些老古董無計可施,還順便敲打了宗室,一舉兩得。”
“是‘我們’。”齊逾糾正她,握住她的手,“是你給了我這個思路。”
他看著李知安,心中一片柔軟。
分化宗室,引導他們成為新政的助力而非阻力,這一直是他的目標。
如今,隨著邊市和新考績制度的推行,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
而這一切的開端,都源于他的皇后。
就在這時,凌云的身影出現在殿外,他手中捧著一個加急的密報匣子。
“陛下,欽天監監正求見,說有祥瑞之兆,上報天聽。”
欽天監監正劉伯溫是個年過六旬的小老頭,平日里在朝堂上幾乎沒什么存在感。
但今日,他挺直了腰桿,紅光滿面,聲音洪亮。
“啟奏陛下!臣夜觀天象,發現紫微星旁,有鳳星熠熠生輝,光華璀璨,穩穩拱衛中宮。此乃‘鳳儀天安’之大吉兆啊!”
他頓了頓,聲音愈發激動。
“更有甚者,臣遍覽古籍,結合近來各地呈報,發現今歲自入夏以來,風調雨順,幾無大災。南方的水患提前消弭,北方的旱情亦得甘霖。如今秋糧在望,各地皆乃是數十年未有之大豐年!”
“民間皆傳,此乃皇后娘娘仁心仁德,福澤深厚,故而上天降下祥瑞,以安萬民!”
劉伯溫說著,便要跪下行大禮。
“恭賀陛下,賀喜陛下!得此賢后,實乃大安之福,社稷之幸!”
齊逾坐在御案后,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覺得有些好笑。
什么鳳星拱衛,什么天降祥瑞。
他比誰都清楚,南方的水患能消,是因為李知安提前給出了改進的堤壩圖紙和以工代賑的方案。
北方的旱情能解,是因為推廣了新的抗旱作物和挖井技術。
至于太醫院的改革,更是她一手推動。
這些實實在在的功績,到了欽天監的嘴里,就變成了虛無縹緲的星象和天意。
不過,他并不打算戳破。
百姓需要一個精神寄托,朝臣需要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