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之行,張亮收獲頗大,此刻的他,如十長老所,眼界不斷開闊,不像以前,僅僅停留在一個單位、一個縣域的發展,而是可以放眼整個世界,關注國家間的競爭。
一日,新聞報道,今年是太陽活動劇烈的年份,太陽風暴可能會對地球產生巨大的影響,希望各部門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張亮的腦洞大開,想起小丹的叮囑,盡量尋找海底火山噴發那樣的機緣,可以深入到地下深處吞噬星核內部的能量,如果能夠吸收恒星或更大星系的能量,效果會更好。太陽風暴是太陽能量的劇烈釋放,應該比地球內部的能量更加精純。
于是他特意查詢有關太陽風暴的科研文章,了解它爆發的機制。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太陽大氣分為六層,由內往外依次命名為日核,輻射區,對流層,光球,色球和日冕。日核的半徑占太陽半徑的四分之一左右,它集中了太陽質量的大部分,并且是太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能量的發生地。光球是他們平常所見的明亮的太陽圓面,太陽的可見光全部是由光球面發出的。而日冕位于太陽的最外層,屬于太陽的外層大氣。太陽風就是在這里形成并發射出去。
太陽外層大氣日冕層,具有極高的溫度,穩定地向外膨脹,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向外流出,就形成太陽風。這種粒子或被稱為等離子體,充滿了整個太陽系。
等離子體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可見物質形式,通常是一種叫作湍流的高度動蕩、明顯混沌狀態。這種湍流將能量轉移至等離子體粒子上,導致這些粒子加熱并載有能量,從而使得湍流和相關加熱現象在宇宙中非常普遍。
當太陽風到達地球附近時,與地球的偶極磁場發生作用,并把地球磁場的磁力線吹得向后彎曲。但是地磁場的磁壓阻滯了等離子體流的運動,使得太陽風不能侵入地球大氣而繞過地磁場繼續向前運動。
于是形成一個空腔,地磁場就被包含在這個空腔里。此時的地磁場外形就像一個一頭大一頭小的蛋狀物。但是,當太陽出現突發性的劇烈活動時,情況會有所變化。此時太陽風中的高能離子會增多,這些高能離子能夠沿著磁力線侵入地球的極區;并在地球兩極的上層大氣中放電,產生絢麗壯觀的極光。
太陽風構成人類活動的外層空間環境。太陽大氣的擾動通過太陽風傳到地球,通過與地球磁場的相互作用,有時會引起一系列影響人類活動的事件。例如通訊衛星失靈、高緯區電網失效,及短波通訊、長波導航質量下降等。太陽風的變化還可能會引起氣象和氣候的變化。由于21世紀人類將進一步利用地球的外層空間環境,空間環境預報(或叫空間天氣預報)將會十分重要。
搞清楚太陽風的起源及其加熱和加速機制,對于建立有效的空間天氣預報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宇宙中,許多恒星,以至許多星系都會向外發出它們自己的風,導致其物質的損失并影響其周圍的星際空間或星系際空間。
太陽風是能直接觀測到的恒星風。對太陽風起源和加速機制的研究,必然對這一普遍的宇宙等離子體的認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過,太陽風僅僅是一種形象地說法,此風非彼風,它和他們地球上空氣流動形成的風性質完全不同。
太陽風分為兩種,一種是所謂的持續太陽風或稱寧靜太陽風,即射流速度比較小,而微粒含量也不大的太陽風。這種太陽風起源于平靜的日冕區,開始時日冕物質以較低的速度作膨脹,漸漸離開太陽表面。隨著離太陽距離的增加,膨脹的速度變大,密度不斷減小,等到達地球的時候,射流速度一般在每秒鐘450千米左右,每立方厘米含質子數通常不超過10個。這種太陽風通常對地球的影響不是很大。
另一種則是擾動太陽風,即在太陽活躍時期噴射出的粒子流。這種太陽風與太陽拋射物質事件或爆發現象有關,還有時伴有高能荷電粒子的大量增加,其射流速度一般可以達到每秒鐘1000~2000千米,粒子密度也比較大,每立方厘米可含質子幾十個。
擾動太陽風由于其高速高粒子含量的特點,可以對地球產生產生比較明顯的干擾。這是因為太陽風所含的微粒主要為氫粒子和氦粒子,當到達地球的電離層時,就會對地球磁場產生擾動,因而對地球的通信等方面造成影響。比方說,太陽風會造成人造地球衛星短路,因而對全球的衛星通信造成障礙,甚至使通訊中斷。而對于飛機的飛行以及人造衛星而,這樣的通訊故障有時候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飛機失去了地面導航,猶如瞎了眼睛一般;而衛星失去了地面通信,則可能迷失方向,甚至于脫離地球軌道。
太陽活動劇烈的時段有限,哪些時段是太陽風暴到達地球的具體時段?哪里是太陽風暴影響最大的區域?
只有找到具體的時間與地點,張亮才能提前到達該區域,進行一場恒星能量的大吞噬,可以想象的到,丹田將會獲得更精純的能量供應,它的本體會恢復的快一些,進化的結果可以更高級一些。
心靈福至,張亮猛然想起自己曾經夢游太空的事情,腦洞大開,也許只有在大氣層外,不受大氣的干擾,太陽風暴最為劇烈。他被自己的這個大膽想法驚到了,雖說丹田的進化很快,可以深入火山內部,但能不能在外太空滯留?不管怎么說,他可以試一試。
與丹田進行溝通,“小丹,你能否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外的太空?我們可以到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吸收太陽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