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知道自己竊聽的一些內容,如果拿到法庭上,還存在這些證據的獲得手段是否合法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讓當事人、受害者發聲,讓案件主動發酵,或讓這些蛀蟲因分贓不均發生內訌,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調查中,張亮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王局長的一個小弟,貌似與張院長的一個跟班之間有矛盾,兩人互不服氣,心存怨念。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他決定從這兩個人身上做文章。
王局長的小弟其實是刑警大隊的楊副隊長,被他一路破格提拔,委于重用,在王局長不方便出現時幫他出面解決一些問題,關鍵時候,也會被當做替罪羊。張院長的跟班,是法院民事庭的王副庭長,同樣替張院長辦事。兩位大人物表面上和和氣氣,不過有時利益分配不均,背后由這兩個小跟班協調,他們常常因為各自的主子爭利益而斗氣。
張亮謀劃著讓他們雙方誤會,認為對方使絆子,使己方獲利較少,因為分贓不均,讓他們狗咬狗,制造他們對抗的機會,方便他漁翁得利。
好機會終于等來了,還是在高檔小區內的私家宴上,這次王局長與張院長都沒參與,只有兩個小跟班前來洽談事情,楊隊長代表王局長,王庭長代表張院長,他們在這里商量如何分配從當事人那里敲詐來的錢財,因為每次兩位幕后老板出力不同,他們之間有大致約定,具體數目需要兩個跟班商議。
張亮隱身在窗外附近的角落里,裝作在那里抽煙,里面的談話他聽的一清二楚,楊隊長對王庭長說:“王局長出力最多,我們出動了人馬抓了人,張院長中間只是說了幾句話而已,因此王局長拿八成,張院長得兩成。”說完,他自顧倒了一杯茶水喝了起來。王庭長不高興了,“沒有張院長參與,這事你們一家根本弄不成,怎么也應該五五分,至少是四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