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徼,以布易物,還是太過麻煩了。”
來到秦營做文書的第三天,陳平帶著”炊事班“的伍長去購置蔬菜肉類,剛回來后,便向黑夫說了自己的看法,只要各自說話慢一點,二人已能進行簡略的交流。
“布帛只可適合用于大宗貿易,否則,將致使買賣雙方皆不方便,且營中布帛也不算多,還是要以錢易物,方為長遠之法。”
黑夫點了點頭,他們手里的布帛,多是在外黃繳獲的,像這些戰利品,并不需要歸公,楊熊便給每個屯長都分了點。黑夫不欲私吞,給缺少夏裳的兵卒做了衣服后,如今已所剩不多。
反倒是陳留、外黃兩戰之后賞賜的半兩錢,還剩下好幾千。
于是他便對陳平道:“我已有一想法,只是要一個本鄉人為我查漏補缺。”
說著黑夫讓陳平、仲鳴、利咸等人入內,又將一枚秦國半兩錢,以及一枚魏國“y(jin)布錢”,一枚魏國“圜(huán)錢”放到案幾上。
“陳平,你來說說,這些錢幣,都是何種形制。”
作為本地人,陳平當然知道,他應諾后,開始侃侃而談。
原來,這魏國錢幣系統,是由魏文侯時的李悝制定,魏惠王時的大商人白圭加以補全而形成的,在種類、形制上比秦國要更復雜一些。
最常見的就是y布錢,這是一種平肩空首布錢,有“二y、一y、半y”三等幣制,魏國的一y,約為后世的30克。大概一百y,可以換算成更大的稱量單位“”。比如案上這枚y布錢,是大梁鑄造的,正面就用魏字寫著“梁正一百當”,意思是這是價值一y的錢,一百枚相當于一銅。
魏國錢幣最明顯的標志,便是正面的字是正寫,背面還有一個“梁”字,則是倒書,這大概是為了防偽。
但在黑夫看來,這防偽措施用意雖然不錯,但實際上卻沒有什么卵用。因為與嚴禁私鑄貨幣的秦國不同,魏國的貨幣私鑄泛濫,所以市面上的錢良劣不全,有的空首布明明是二y,實際上卻單薄如紙,真實重量連半y都達不到……
陳平無奈地說道:“有的劣錢也不是地方私鑄,魏國雖富,但魏王公子奢靡,每年還要花大筆錢帛為秦王賀壽,內庫幾度耗盡,故而,大梁也常鑄劣錢牟利。”
這些內情,都是陳平告訴他們的,除了黑夫外,利咸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在秦國,私鑄劣幣,可是要判刑做城旦的,官府更不可能帶頭鑄劣幣,因為那會大大打擊信用。
由此可見,魏國的經濟,早就在崩潰邊緣了。
陳平還說,除了空首布外,魏國尚有一種錢幣,就是案上的另一枚錢幣:圜錢。酷似半兩,但空間卻是圓的穿孔,頗似圓圜。
“圜錢專門用于與秦國貿易,標明的重量,大致為半兩,或者一兩,其實不然……”
陳平一說,大家才明白,原來不僅是y布多是劣幣,圜錢也一樣,早年鑄造的圜錢還好,近年來市面上的圜錢,所鑄穿口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重量越來越輕。
“也就是說,原本一枚半兩圜錢可兌一枚秦半兩,實際上,兩枚圜錢才有一枚半兩錢重。”
陳平這么一解釋,接下來的工作就好辦了,黑夫早就打算拿出一個秦錢和魏錢的兌換比例來,讓秦錢也可以在鄉市上買東西,減少本地駐軍和商販的麻煩。
只是當地商販在秦人拿出半兩錢時,堅持要按照錢幣上面單位來交換,一半兩換一圜錢,或者四枚半兩換一枚重一y的平肩y布。
這樣一來,商販倒是賺了,秦卒不是虧了么?
“不如以一半兩換兩圜錢,一半兩換半y布何如?”利咸道,這個兌換比例,將對秦軍大為有益,可以讓他們駐防期間省出來不少錢。
陳平卻連忙勸阻道:“切不可如此。”
“魏錢重量不一,若是不論輕重,一概按此法兌換,則于本地商販將大受損失,恐怕到時候,市井將怨聲載道,于游徼聲名,于本鄉安穩不利啊。”
他雖然在幫秦軍做事,但好歹是本鄉人,遇上有損害本鄉人利益的事,陳平當然會據理力爭。
“那你說該如何?”利咸有些不滿陳平的“吃里扒外”。
“小人倒是有個主意。”陳平略一思索,對黑夫拱手道:“可使秦軍與本鄉都不必受損,駐防期間可以公平買賣,且能遺益于后來者……”
……
次日一早,在熙熙攘攘的戶牖鄉市門口,一塊木板被釘在了市門上,識字的人擠過去一看,卻見上面是一手寫的很漂亮的魏字。大體意思就是,經鄉中三吏商議,今后秦國半兩錢將在市面上,與魏國錢幣并行流通,且將作為標準官方貨幣,商販不得拒收!
市面上常見的物品,如蔬菜肉食、糧食、布匹等,都按照半兩錢給出了一個標準物價,上下浮動不得超過十分之一!
鄉市商販們倒是沒有太多怨,雖然這么做他們沒辦法賺取更多的錢,但也沒對他們產生損害。
這是黑夫昨天拜訪張宅,按照陳平的主意,與張氏兄弟商量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