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間,歷數節帥,就沒朱全忠這么懂事的,就是對大唐忠心到底的南方諸道,也沒像朱溫請示的這么頻繁。
朱全忠請示的頻繁,在朝廷看來,這就是忠心的表現,雖然說朱全忠也讓胡真當了義成軍節度使,但這也是向朝廷請示過的。
陳從進在大事上,也是時常給朝廷上書,奈何朝廷對陳從進的成見太大了,都快直接把陳從進給定性為奸臣了。
這時日一久,陳從進也是失去了熱臉貼冷屁股的心思,反正都這樣了,愛咋咋地,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自已的計劃來走,想打誰,就打誰。
當然了,也不能說朝廷的招牌一點用都沒有,大唐兩百多年了,各地藩鎮即便是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但還是自認自已是唐人。
比如陳從進在幽州搞了擦邊版的科舉,來了幾百個考生,陳從進就很高興了,而陳從進搞科舉的消息傳到長安后,李克用是當即下令,立刻開始科舉。
長安科舉一開科,那就跟磁鐵一樣,全國各地的士子,那是烏央烏央的涌入長安,游歷,求學,科舉,那規模比陳從進大多了。
而這,便是人心,只是大唐越來越衰弱,這殘存的人心,也就越薄弱,畢竟,天下亂成這個樣子,想安穩過日子都過不下,那人心又怎么可能會一直愚忠下去。
不過,就目前而,長安科舉的影響力,還是很大,這李克用占據長安的好處,在陳從進看來確實大,至少在治理地方的文人士子是不缺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李克用這個人,看起來對這種事不怎么上心,他的關心點,全在軍事上,也就是糧草,軍械,甲具,兵員素質,訓練水平等等。
此時的陳從進,也已經感覺到局勢的嚴重,朱溫在撤出徐州戰場后,并沒有急著出兵,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王師范敗的太快,讓朱溫都來不及反應。
而朱溫在回到汴州后,軍隊調度的異常頻繁,很顯然,陳從進的所有舉動,朱溫都看在眼里。
不僅是在軍隊調度的問題上,朱溫的使者,信使,是一隊一隊的往關中方向而去。
在朱溫的眼中,當今天下,陳從進占據了上風,而自已一人與之對抗,怕是有些獨木難支,但要是李克用全力馳援,那么這場戰爭的天平,就會傾斜過來。
而更令朱溫心喜的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朱瑄秘密遣使而來,雖然朱瑄沒說什么要結盟啊,要共同對抗陳從進的話題,但是朱瑄提出雙方議和。
單單是這個條件,朱溫就從中看出了很多問題,這個朱瑄脾氣暴躁,自已從他手中奪取了曹州,濮州,他現在能壓住脾氣,來找自已議和,這就說明,陳從進渡過黃河,并吞王師范的舉動,嚇到了朱瑄。
對于朱瑄的提議,朱溫是當即應允,并且為表誠意,朱溫故意大張旗鼓的釋放了兩千余名天平軍降卒。
這個舉動,是不是故意的,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朱溫一想到陳從進在得知自已釋放了降兵,心里頭會是什么想法,就忍不住的笑出聲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