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瑋榮凄凄慘慘的踏上回返上京的道路,而幽州諸將卻是喜笑顏開。
還是大王厲害,那瑋榮在渤海國內,就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結果,蹦的再高,大王一個巴掌下來,直接把他拍到地上去。
其實,陳從進一開始沒打算對渤海這么苛刻,奈何這個瑋榮蹦跶的太厲害了,以已度人,陳從進是到現在還沒想明白這貨究竟是打的什么主意。
要是隱忍,那就一忍到底,要是不想忍了,那就硬氣些,直接帶兵開戰,就是死,也不失為一英雄,結果這個瑋榮選的路子,那是慧眼識珠,挑了一個最壞的選擇。
而瑋榮帶著三萬渤海大軍,浩浩蕩蕩而來,走的時候,卻只帶著五百余騎護衛著他回返上京。
三萬渤海軍悉數被幽州軍收繳了兵械,陳從進命王猛,從這三萬渤海軍里頭,遴選身材高大,勇壯之士,另立一軍。
瑋榮為了充面子,帶來的渤海軍,裝備不錯,兵員素質也還可以,王猛粗略的逛了一圈后,回去告訴陳從進,王猛認為,這群渤海兵還可以,聽命令,一點都不跋扈,就是缺了些血氣。
渤海國的軍隊,為何戰力孱弱,其核心的根由就是缺少血氣,要是換作中原各地的藩鎮兵,老大投降了,對面不發賞就算了,還敢收繳大家伙的武器,這是想干什么?
到時候隨便來個有點威望的軍官一鼓動,說不定數萬大軍直接暴動了,哪里會像這群渤海兵,這么的乖巧。
而這,其實也是以文御武的弊端所在,渤海號稱海東盛國,文化昌盛,從上到下,皆以儒治國。
雖然這么辦,統治階級比較穩固,但是官員對于軍伍之事,就沒那么重視了,這是全方位的輕視,從裝備到軍中的伙食,錢糧待遇,社會地位,方方面面的不上心,系統性的問題,這也難怪軍隊戰力不強。
不過,這樣的兵,對陳從進而,比起內地軍州的跋扈武夫,那已經是神仙一樣的兵了,這么乖巧,只要把家眷遷過來,再把士兵的待遇提高一點,當個二線兵種,還是綽綽有余的。
此番北巡,耗時四個月,陳從進認為這一次北巡,作用還是很大的,穩固了奚,契丹,并強力敲打了渤海國,又加深了和新羅之間的聯系,對于后方的隱患,已經降到了最低。
在敲打完渤海國后,陳從進率眾班師回返幽州,今年應該是不會再大舉用兵,但是政治上的攻勢,卻不能停止。
只要拿下成德王瑢,河北之地,就盡歸已手,王瑢處在自已的包圍圈中,王瑢固然是很恐懼,但是因為成德鎮的存在,陳從進不得不在義武,義昌,魏博,乃至昭義等地方部署軍隊,防備成德。
而在陳從進回返幽州的途中,中原之地,又傳來了最新的軍報,在六月初時,朱溫和徐州時溥,撕毀和約,再次交兵。
但這一次,并不是時溥主動挑起的戰事,在宿州刺史張友,兵敗渙水河后,退守宿州,朱溫兵圍宿州,一時間難以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