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這個時期,想要一統天下,可以說,在大一統的王朝末期,是最難的。
因為正常情況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到了末期之時,軍隊基本上都會變的孱弱,那么編練一支強軍后,甚至可以橫掃千軍,打的朝廷正規軍一潰千里。
但唐末不同,整個國家分散成了幾十個藩鎮,每個藩鎮都是相對獨立的,這就有點類似于春秋諸侯國。
每個人都將地盤,視做自已的基業,那是不遺余力,絞盡腦汁的想要守住基業,便如孱弱如振武軍王卞那般。
若是陳從進想要奪了王卞的節度使,那么王卞很大概率,就會和陳從進翻臉,就算打不贏,他也要打一仗試試,不打就不服,當然,打了之后,也是不服。
而這么多藩鎮,其中總會出現一些難啃的硬骨頭,常年累月的征伐,人總是會疲憊,一路勝自然是最好的,但是那些屢屢兵敗后,還能東山再起的人物,才是最難能可貴的,比如劉邦。
………………
晉陽城中。
陳從進本來想著,是不是應該把晉陽城外匠作院的所有工匠都遷移到幽州去,但是等陳從進親自去視察之后,打消了這個念頭。
河東匠作院的規模,比起幽州來說,那也是不遑多讓,如果大規模遷移,肯定會影響軍械的打造效率。
正常情況下,軍隊需要補充兵甲,刀槍,都是會直接從武庫里面調撥,然后再從匠作院打造,用以補充武庫。
不過,這些年天下越來越混亂,對于鐵甲,兵刃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匠作院的也就成了藩鎮中最為繁忙,也最為重要的一處機構。
戰爭打的就是國力,而想在戰場上,獲取到足夠的優勢,那么就需要將國力轉換成戰爭所需的物資,比如鐵甲,兵器。
鐵甲,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當初陳從進當上隊頭后,得了副鐵甲,那是十分的高興。
即便是現在,幽州軍中,身著鐵甲的,也基本上伙長及以上的軍官有,只有陳從進的親衛牙軍,以及雄平軍中,有大規模列裝鐵甲。
鐵甲太貴了,整個幽州軍中,那是大批量裝備皮甲,如今的盧龍商號,規模也是越變越大,大量的商隊,在奚部,契丹,乃至韃靼草原中,到處游蕩。
不僅是商隊收購,對于契丹,奚部這樣的內附的大部落所上貢的,除了牛羊,戰馬之外,還有大量的皮毛。
匠作院制作的皮甲,盾牌,牛皮,馬皮,豬皮,羊皮都能用的上,經過一系列的特殊工藝后,這些皮甲,也能提供不錯的防護。
當然,皮甲再好,還是沒法跟鐵甲的防護力相提并論,但鐵甲好歸好,除了昂貴之外,日常的維護,清理,那都是件麻煩事。
不過,即便是這幫粗糙的武夫,對于鐵甲,那也是每日擦拭,清理,畢竟這玩意關系著自已的小命。
為了徹底的控制河東匠作院,陳從進特意行文在幽州的蕭郗,令其將幽州匠作院院使韓佑,調任至河東匠作院使。
而韓佑上任,也不僅僅是光桿司令,隨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各級的工匠,總人數共計七十多人,至于空出的職位,則按副職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