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從古至今,甚至一直到火藥大興的明清時期,都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即便抗日戰爭,以新時代的火藥,守軍都能借助城墻,進行有力的抵抗。
在唐末時期,火藥是已經出現了,但是,此時火藥的制作工藝很稚嫩,威力也就能聽個響。
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火藥燃燒的不充分,陳從進也知道火藥的基礎配方,就是木炭,硫磺,和硝石,但是這其中的配比,陳從進肯定是不清楚的。
況且,在這個時代,能懂的火藥的人,那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木炭,硝石獲得還簡單些,而硫磺的獲取方式,難度就高了很多,如果是小規模使用,陳從進還能獲得,但是大規模的使用,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就在陳從進思維發散之際,投石車率先發威了。
此時的投石機,是采用可轉動的軸承和木質長桿,并非后來元朝時的配重式投石機。
陳從進心中一動,火藥的難度大,但是配重式的投石機,似乎要簡單許多,或許,等今日一戰后,若無法破城,可以讓工匠進行實驗性的打造一臺出來看看。
現在軍中工匠所打造的投石機,需要用八十余人負責拉拽砲索進行拋射,十斤左右的石塊,可以拋射至兩百步開外。
六架大型的投石機,瞬息間拋射出六枚石彈,呈現出一道弧形的拋物線,隨后一枚接著一枚的砸向清池城。
有兩枚砸到城頭上,三枚砸在城外的空地,還有一枚力氣大,砸進了城中。
說實話,造成的殺傷并不大,不過,對守軍的士氣,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此時,擔任主攻的雄平軍,已經列陣完畢,陳從進當即上馬,與隨行諸將,開始巡視軍陣。
這一次進攻,主攻方向在西城方向,陳從進命自已的老部下王猛,擔任主攻,南面是雄武軍羅少嚴,北面是經略軍向元振,圍三缺一,三面同時進攻。
攻防戰,對于雙方而,第一次,無疑是最重要的,義昌軍久未臨戰,第一次守城,定然會有所缺漏。
但要是攻城一方,不能在第一次進攻下,便攻破城池,那么守軍只會越來越熟練。
而守的越久,雙方傷亡越重,守軍就會越害怕城破之后,攻城方會大肆屠戮城池,如此一來,這就成了死循環。
昔日黃巢圍攻陳州三百余日,守軍的心理變化,定然是最后支撐他們堅持守下去的動力。
此時,陳從進疾馳著戰馬,游走于各陣之間,舉起馬鞭,不斷高呼道:“萬勝!萬勝!”
沿途的軍士,立時高聲回應,吶喊的聲音,起初小一點,隨著呼喊聲加劇,高呼萬勝的聲音,猶如海浪一般,一浪高過一浪。
清池城,在這一刻,就好比是在大海中的扁舟,似乎隨時都會在這股浪潮下淹沒。
戰爭的氣味,已經濃郁成了實質,所有人的腎上腺素開始激昂,在這種場面下,沒有人還能平靜如水,無數將士熱血沸騰的吶喊,竟使的臉色都有些扭曲。
清池城上,盧彥威看著城外高呼的聲浪,他的臉色有些難看,幽州軍的士氣,有些超乎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