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鐸之死,這個鍋真得陳大帥自已背,陳從進是真沒料到,白義誠會這么干脆果斷的干掉赫連鐸。
在陳從進的預想下,是把赫連鐸給安置在幽州,既能分裂吐谷渾的勢力,也可作為一道后手,牽制白義誠。
陳從進忽然覺得,這個白義誠是不是扮豬吃老虎,故意偽裝的,但不管怎么說,這次的安排,是陳從進失誤了,就不應該讓白義誠去。
這一步,也是想差了,陳從進本想著白義誠好歹也是吐谷渾人,想來去勸說赫連鐸也能事半功倍,不行自已再軟硬兼施一下,這樣,部下威逼,幽州又大軍在側,容不得赫連鐸反駁。
只是事已至此,再多的打算,也都化為泡影,赫連鐸死了,白義誠倒是成了最大贏家。
不過,就算白義誠扮豬吃虎,裝的再好,實力不夠,也無濟于事,陳從進把白義誠扶上大同防御使兼云州刺史后,將蔚州,朔州二地的軍政事務,悉數收歸藩府親領。
大同鎮的衙軍,在當初李國昌之亂中,就已經折騰個半殘,后來赫連鐸又屢屢兵敗,到現在大同衙軍攏共也就千把人。
陳從進直接下令,將大同衙軍悉數吞并,填補至雄平,經略二軍中,隨后,陳從進又令靜塞軍長駐朔州,一面可以監視云州,一面防御振武軍,還能和雁門軍相呼應。
地盤大了,分兵駐守,已經是勢在必行,不過,為了防止外鎮軍將坐大,錢糧支應,一分一毫都得由藩府統一運籌,不允許地方將領私自籌劃。
本來陳從進還想著,應該效仿宋朝,大將需要輪換制,但是想了想,覺得這么限制,在這種戰事愈發頻繁的時代,瞎搞的話,可能會翻車。
而對于白義誠的限制,陳從進下令,白義誠之子女,大部遷往幽州,只留下妻妾陪伴。
白義誠比陳大帥能生多了,有七子,十二女,其中四個子女年齡尚幼,只能暫且留下外,其余十五個子女,全部送到幽州去。
陳從進表示,幽州的武學堂是當今大唐最偉大,最先進的一座學堂,從這座學堂畢業出來的學子,那全都是棟梁之才。
白義誠聽后,難得反駁道:“大王所有理,下官兒子倒是能入學,可女兒為何也要去幽州?”
陳從進又,將要在幽州設立女子學堂,專門教女紅,漢人的女誡等等。
這個時代,因為戰亂,世俗已經逐漸變的保守,雖然沒有到宋之理學的地步,但是女子讀書,也不是一件普遍的事。
陳從進也沒打算在這個時候,搞什么道德革新之類的事,戰爭才是當下的主旋律。
設立女子學堂,也只是陳從進臨時起意罷了,說白了,就是為了一瓶醋,包了頓餃子。
白義誠的女兒沒地安置,那就弄個小規模的學堂安置,女子學堂,從教諭到學生,全是女的,以后說不定將領,官員的女兒,也可以入學堂,慢慢的改變社會風氣。
控制家眷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白義誠作為大同防御使,兼云州刺史,對于底下的官員佐吏沒有罷免權,即便是不滿,也得打報告到陳大帥的桌案前。
錢糧征收的問題,白義誠也不得插手,如此一來,人事,錢糧,軍隊,皆在陳從進的手中。
當然,這不是說白義誠就是個空殼子,人事,錢糧,軍隊,他都能管一點,就是沒有真正的節度使那般,一而決的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