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陳從進可以想象到,一旦中原兼并開始,那么戰爭將會是曠日持久的。
這個時間段,也許是幽州鎮最后可以休養生息的時候,所以,在這最后一兩年和平的歲月里,陳從進要全力儲蓄糧草,軍械,以供應未來的戰爭。
陳從進坐鎮幽州四年多的時間,威望素著,人心依附,威名看不見摸不著,但在關鍵時刻,卻是可以發揮大作用的。
以自已如今的威望,陳從進覺得,自已就算是敗個一兩次,也不算是什么大事,當然,如果實在倒霉,實力不濟,連敗個四五次,那再高的威望,也會被消耗殆盡。
而陳從進能有如今的威望,來源于戰場上的勝利,奚人契丹的臣服,百姓的日子稍微好過一些。
民心的認可,在五代亂世中,好像是用處不大,但實際上,無論什么時候,民心依附,其隱形帶來的好處,那是數不勝數。
在回到幽州后,劉小乙給陳從進報告了一件事,整個盧龍鎮中,有僧侶五千眾,大大小小的寺廟有四百多座,大廟僧侶多則數百人,小廟有的才三五僧侶。
而這些寺廟的寺田,粗略估算,有近六千頃地,莊戶兩千余戶,當然,這些寺田,大部分是屬于大寺廟,是屬于那些神通廣大的法師們。
比較慘的小寺廟有的才幾十畝田,靠租佃,偶爾還得出門化緣,來勉強過活。
陳從進聽后,忍不住皺起眉頭,他一直很少注意到寺廟的事,現在突然知道這個消息,陳從進心中有一種感覺,佛門好像偷了自已挺多錢糧。
于是,第二天,陳從進召集藩府官吏,商討寺田征稅一事。
諸官吏聽后,面面相覷,大帥,啊不,大王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前腳剛剛給佛主鍍金身,又翻新了平安寺,后腳就要把僧侶賴以生存的飯碗給踢了。
和尚收稅,這事,在國朝中,倒也是有的,不算是陳從進一拍腦門自已想出來的,在武宗朝時,沒被還俗的和尚那都是要交稅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寺廟交稅的情況越來越少了,這些年,藩鎮軍頭的壓力太大了,不止是節度使,大將需要一些心靈上的寄托,還有這些人的家眷,基本上都很崇佛。
比如,就連陳從進的妻子,李芳霏也時不時的要去平安寺祈福上香,當然,幽州寺廟不交稅的時間那就長了,早在大中年間,就已經沒交了。
而陳從進提出的意見,更細致,不是統一征收,而是一座寺廟名下只有五十畝地的,不用征稅,三百畝以下,按正常繳稅,但是一旦達到三百畝以上,則繳納的比例,也逐漸增多。
(鼓噪兵變一事,還請諸位,切勿再,因為我有牙兵衛護,他們忠心耿耿,絕不會叛變的^o^)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