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內遷百余年,漢民稀少,目之所及,盡是胡風,移風易俗,說起來容易,但要去做,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巨大的。
移風易俗,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法子,只有一個辦法,便是從漢地中,遷移大量的漢民到營州來。
但縱觀歷史,大規模移民的背景下,多是社會動蕩,天下大亂之時,或是國力強盛,為了移民實邊,從某一處地方,逼迫百姓遷移。
而營州,苦寒之地,一般情況下,沒有強力手腕,百姓根本不可能大規模遷移過來,便是唐末真正大規模亂世到來后,百姓也是優先往南邊跑。
沒有足夠的漢民,那移風易俗也就無從談起。
經略軍先期入駐柳城,等陳從進在大隊人馬的衛護下,進入城后,所見所聞,不見漢風,盡是胡塵。
陳從進對梁姜這個年輕人頗有好感,在入城時,一直讓梁姜跟隨在自已的身旁。
“梁姜”陳從進喚了一聲。
梁姜連忙應道:“大帥,梁姜在。”
“你說,營州何時能漢風依舊啊!”
梁姜聞,沉默良久,方才感慨的說道:“無限城池非漢界,幾多人物在胡鄉,大帥想要漢風依舊,恐非易事啊。”
陳從進聽后,爽朗一笑,信心滿滿的說道:“這有何難,大軍犁庭掃穴,奚人契丹悉數俯首,待從中原之地,移民數十萬,別說營州了,便是再往北,再到渤海國,又有何難!”
這股自信而又豪邁的語氣,讓梁姜忍不住多看了陳從進兩眼,能以如此年紀,白手起家,創下這般基業,果然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
梁姜恭敬的答道:“大帥胸懷大志,拔城斬將如拾草芥,此非天授雄才,而不能為之。”
陳從進哈哈一笑,這話當然是托大了,移民數十萬,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況且,幽州軍也不能長久向北進攻。
這并非是戰力問題,而是短時間后勤可以支撐,時間一長,以幽州之財力,物力,很難長久支撐。
陳從進一路上,和梁姜相談甚歡,在奚化如此嚴重的營州,能夠這么多年的堅持習漢文,用漢名,這說明梁家一直是堅定不移的心懷故國。
就算飲食,衣飾已經奚化,但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百年的光陰,數代人的堅持,若是過于出挑,定然無法堅持到現在。
對于胡化的漢民,陳從進也沒有怪罪,失地棄民,只能是朝廷的過錯,和這些百姓又有何關系。
為了存活下去,只能融入奚人中,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抉擇罷了。
不過,隨著陳從進重奪營州,定然是要恢復漢俗,陳從進一直都很清楚,人口,才是所有一切的根基。
只可惜,日后中原混戰,多少人丁被無情的毀掠一空,陳從進暗下決心,以后打仗,能俘虜決不亂殺人,這些人,可都是財富。
等中原亂事一起,他定然是要南下,把那些受苦受難的災民,遷移到治下,讓他們過上太平的日子。
大軍奪回營州,算是初步完成了此番出戰的目標,不過,局勢變化的有些快,奚人實力大跌,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