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下和談之議后,阿護孤本想讓宋通文去當談判,但想想覺得還是有些不妥當,于是,直接派了自已的侄兒大野吐萬去當這個談判使。
渝關守將安守圭見對面派了使者過來,于是放下吊籃,等這一隊使者說是要去和大帥商議和談,安守圭還特意準備了十匹良馬,借用給大野吐萬,并派了一隊人馬護衛使者。
而另一邊,阿護孤在派完談判使者后,心中卻是有些猶豫,他在糾結,是該撤兵,還是繼續在渝關城外等候。
而宋通文聽聞后,心中大喜,萬萬沒想到,東邊不亮西邊亮,反正陳忠的意思,不求正面迎戰,只要拖住奚族即可。
宋通文見阿護孤有些猶豫,連忙勸道:“大紇主,既然要與幽州軍談判,那肯定是要顯露出自已的實力,只有這樣,陳從進才有可能好好談,不然的話,陳從進獅子大開口,一年索要一萬匹馬,那咱們也受不了啊。”
阿護孤想了想,覺得是有點道理,于是就在渝關城外,停了下來,等待談判的消息。
在渝關城外等了三天,阿護孤總感覺心頭不太安寧,于是,拒絕了宋通文的建議,大帳遷移至離渝關五十里外之地。
遠離了渝關,阿護孤頓感安心,雖然離的不算太遠,但心頭就是更安心些。
這段時間,陳忠一直跟在宋通文身邊,為了掩人耳目,宋通文特意找了阿護孤,表示有一牧民,自已頗為喜愛,希望能留在自已身邊。
阿護孤心中想的都是大事,哪有心思管這閑事,阿護孤都不管,更沒什么人去關心一個漢人身邊的小牧民。
其實宋通文壓根不想這個探子一直跟在自已身邊,萬一出了紕漏,自已肯定被牽連,奈何此人硬是要跟,還說什么萬一打起來,他還能護著宋先生。
宋通文帳中。
“宋先生大才,我一定將宋先生的功勞,完完本本的上報。”陳忠低聲道。
宋通文臉色一肅,道:“隔墻有耳,你別再說這些了。”
“宋先生不必憂心,剛剛進來的時候看了,四周無人。”說到這,陳忠點點頭,又道:“不過,宋先生的話在理,我會注意的。”
宋文通輕嘆了口氣,道:“大紇主派了侄兒大野吐萬去和談,此人我見過,頗有勇力,又非尋常的莽夫,不知道陳節帥,會不會與其和談啊。”
陳忠搖搖頭:“這事,和我無關。”
“愚蠢,怎么能無關,若是和談成功,咱們拖延又有什么意義。”
陳忠想了想,隨即說道:“不太可能,大帥應該不會和談的,我在幽州待了挺久的,一些東西雖說懂的不是那么透徹,但肯定比你和阿護孤懂的多。”
“怎么說?”
“大軍出征,未得繳獲,怎么和談,按宋先生所,一年才給千余匹馬,千頭牛,一萬多只羊,這點東西,怎么可能滿足大帥的需求。”
“那依你認為,阿護孤得給多少,陳節帥才會同意和談?”
陳忠撓撓頭,想了好一會兒,才道:“怎么也得翻十倍吧,算了,我又不是大帥,我怎么知道大帥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