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進在收到李旋化的信件后,陷入沉思中,對此番叛亂的納降軍,諸將的處理建議,各不相同。
比如王猛建,叛兵驕橫,不用嚴刑,不足以肅軍心,因此,王猛建議,納降軍隊頭以上軍官,全部處死,撤除納降軍編制,八千步卒中,在周令福起誓時,鼓噪叫好者,一律誅殺。
而隨周令福突襲幽州的兩千騎兵,最少要殺掉一半,周令福的家族,也要一個不留,悉數斬殺,如此一來,幽州鎮內,必無人敢叛。
郭崇景則認為,如此一來,用刑過于嚴苛,隊頭級別的軍官,只能聽令行事,若不遵令,則有違軍法。
但是,郭崇景也認為,副將以上軍將,需要甄別,該殺的殺,不能殺,也要清退軍中,至于士兵,郭崇景則建議,將納降軍拆散重整。
至于更嚴苛的軍法處置,其實也不太妥當,比如效仿羅馬的十一抽殺,這樣震懾的效果肯定有,但很容易在納降軍中引發新一輪的兵變。
陳從進細細思量后,決定采納郭崇景的建議,納降軍從上到下,都需要全部清理,隊頭級別,即便不殺,也要更換。
隨即,陳從進頒布軍令,廢納降軍號,改為鎮安軍,遷張泰為鎮安軍使,令劉小乙帶些緝事都的人手去進行甄別工作。
又命郭崇景親赴檀州,在新設的鎮安軍中,建立起軍正制度,而在臨行前,陳從進告誡三人,一定要分化好納降軍,不可再引發新一輪的兵變。
對于刺史一職,陳從進一改軍使,刺史兼任的模式,他想了想,決定升調媯州治下的媯川縣令郭守安,為檀州刺史。
只是郭守安今年都六十九,這個職位,陳從進也不知道他能干多久,反正先頂上去再說,總不可能還沒上任就死在路上吧。
平定周令福之亂后,陳從進在幽州鎮內的威望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盧龍鎮北部的所有州,軍,皆在陳從進的控制之下,僅剩的涿,莫,瀛三州刺史,也已經在前往幽州的路上。
陳從進決定,等接見這三個刺史,便讓他們做出選擇,是為軍使,還是刺史,政軍分離,是一定要執行的。
幽州鎮原來那種大軍頭套著小軍頭的模式,已經成了過往,一支隨時可能叛變的軍隊,再強大,陳從進也不要,強大的叛軍,造成的傷害只會更大。
原來的陳從進還會忌憚各州聯合起來,因此,迫于無奈,還是賄賂田令孜,換得一份朝廷授封節度使的詔令,試圖用朝廷大義,來壓制住各州的野心家。
只是現在的情況,卻是已經大有不同,陳從進和剩余三州的實力相比,差距就好比大人與小孩一般,勝負肉眼可分,想來,陳從進的這個決定,即便三州刺史心中不滿,但也肯定不敢挑刺。
等控制剩余三州后,在亂世徹底到來之前,要厲兵秣馬,經營地方,政治,軍事,情報,民生,經濟,每一個都很重要,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足夠多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