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之地,熱鬧的就像大集會一樣,你方唱罷我登臺,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段,平盧棣州刺史張蟾的使者,已經渡過黃河,一路北上,前往幽州。
這個使者名為李籍,而李籍一路而來,只見沿途不時見到一些民夫,在修筑著什么,觀其模樣,似乎是倉城之類。
李籍心思一轉,他很快就猜出來,這應該是用來屯放糧草的,行軍征戰,最看重的,莫過于糧草了。
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因為糧盡而無奈退兵的案例,是數不勝數,特別是軍隊數量大,戰事持續時間長,糧食如果全部從后方大本營運輸,這對人力的要求,是極高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在臨近前沿的地方,設置囤積糧草的地方,并設重兵防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并不是說說而已。
而軍隊行軍作戰,也不能一直吃糧,還需要其他的物資補充,比如肉,蛋,菜,當然,這要因地制宜,陳從進控制著奚人,契丹,可以從這些部落中,征用到大量的牛羊。
牛羊一部分進行腌制,以加長保存的時間,一部分隨軍而動,可以補充一部分羊奶,有時也可以殺羊取肉。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這么干,其實說起來,在如今的大唐境內,陳從進的軍隊伙食水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
像中原那些藩鎮,糧食都不太夠吃,上哪弄牛羊肉給軍隊,最多也就靠河的時候,士卒去河里看能不能撈點魚上來。
甚至一些軍頭,糧食不夠,都以人為軍糧了,那就更不用提什么營養豐富,提高士兵體力之類的話了。
戰爭是一項極為耗費社會資源的行動,在這個時期,一切都是以軍隊為優先,甚至陳從進改革官制,治理民生,這所有的一切,前提其實都是在為軍隊而服務。
去年,整個幽州鎮,也就是陳從進直轄之地,包含河東,以及蕃部,渤海這樣的附庸,一年的糧米征收,在四百七十萬石。(蕃部有的用牛羊抵稅,這里只是統一作價)
但是光是賞賜給部隊的糧食,就發出去了兩百二十萬石出頭,還有軍用馬所需的精糧,豆子,牧草等,一年也在七十萬石左右。
而各級的官吏,工匠,還有一些工程開支,當然,官吏,工匠也有用錢帛直接頂替,但總體而,一年下來,即便是不打仗的情況下,也只能存糧七八十萬石。
但去年是整整打了快一年,征用了大量的民夫轉運,人吃馬嚼的,打魏博,直接就把陳從進的糧倉快吃光了。
好在去年不算沒收獲,拿下了魏博,如果沒打下魏博,那陳從進麾下的軍隊待遇,肯定會下降一截。
至龍紀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張蟾的使者李籍,終于抵達了幽州城。
而此時,陳從進的親衛大將李豐,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李籍跟隨李豐穿過層層守衛,踏入了這座北方霸主的宅邸,沿途而來,市井繁榮,秩序井然,和中原那混亂不堪的場景,形成了天壤之別。
一路行來,李籍已經聽到了太多關于武清郡王的事跡,這位年輕的節度使以雷霆之勢掃平了無數強敵,如今更是降服了成德,徹底統一河北之地,相比于謀主張蟾那點混水摸魚,試圖奪取平盧的念頭,顯得是那般的渺小。
張蟾想要的,不過是平盧一鎮的節度使位置,而李籍觀武清郡王的舉動,其志恐怕不止于北方,而是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