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炤度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瑋榮心頭的怒火,幽州監察使吳廣胤還在朝堂上,這讓他對軍中事務一插手,就有些束手束腳的感覺。
況且渤海軍權是自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回來的,因為軍中將領的屢屢更換,本就戰力不高的渤海軍卒,如今更是孱弱不堪。
這樣的事實,即便是瑋榮不想承認,也知道自已硬碰硬可能是打不過陳從進,因此,在國相的勸說中,瑋榮還是同意了去鎮安軍城拜見陳從進。
而在其后,瑋榮因為心中不忿,對于和新羅使臣同行一事,感到不滿,因此,故意拖到新羅使臣先數日后,方才動身。
他可以去,但絕不能像陳從進信中要求的那樣,跟在新羅使臣的屁股后面,像個陪襯一樣去拜見他,渤海國可不是新羅所能相比的。
為了大造聲勢,瑋榮不顧國相烏炤度的勸誡,執意大征民夫,運輸輜重,并親率上京六衛,馬步軍共三萬余眾,前往鎮安。
瑋榮這么干,就是想在心理上壓陳從進一頭,陳從進北巡才帶馬步軍兩萬,他渤海國實力也不弱,這既是護衛,也是他向陳從進展示的肌肉本錢。
在前往鎮安府的路上,瑋榮的心情是很復雜的,既有對陳從進的憤怒,也有對幽州軍的恐懼。
他也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已,自已這次去,不是投降,不是臣服,而是一次政治上的周旋,他要讓陳從進知道,渤海國雖然暫時低頭,但絕非可以隨意揉捏的面團。
他們的行進速度并不快,因為瑋榮一直在等待一個消息。
直到六月十六日,一道消息傳來,這才讓瑋榮加快了步伐,陳從進已經抵達鎮安軍城。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要讓陳從進等一下自已,雖然沒什么用,但這么干,他心里頭就是會舒服一些。
……………
龍紀元年,六月十八日,鎮安軍城。
瑋榮的策略奏效了,陳從進確實已經感受到了渤海國的“強勢”,比渤海國距離更遠的新羅使團都到了,但是瑋榮還沒到。
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帶了三萬大軍前來,他想干嘛,是準備來一招擒賊先擒王戰術嗎?
到現在,陳從進已經認為渤海王瑋榮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他想要挑戰自已在整個北方的霸主地位,這次必須是要狠狠的敲打一番這個渤海王。
韓公望建議陳從進,可以直接擒拿渤海王瑋榮,直接以其悖逆為由,另立渤海之君。
但陳從進卻是不屑的說道:“撮爾小國,尚不配讓本王失此聲名。”
只是話雖如此,但渤海國的舉動,還是不得不讓陳從進防備此人喪心病狂,因此,下令加固鎮安軍城。
而新羅使團就乖巧的多,敬獻美人二十名,人參,鹿茸等藥材,及金銀器,絲絹千匹等進貢之物。
新羅王金曼派使團過來,一方面是聯絡一下感情,另一方面,則是想請陳從進發精銳之兵,襄助新羅平定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