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罕之在中原的時候,那不管是朱溫還是黃巢,亦或是秦宗權,孫儒這些人,打仗都是喜歡野戰,死守一座城的現象還是比較少見的。
因為死守的時候,基本上也代表一方勢力已經失去了野戰爭鋒的能力,是屬于垂死掙扎的境況了。
國朝素來重視野戰,也推崇野戰,但是李罕之沒想到,這個向元振居然膽小到這個地步,兵力不弱于下風,而且還是主動從河東進攻昭義的。
結果就這?占了個襄垣城后,居然就縮在城中,說實在的,這著實是有些出乎李罕之的預料之外,他本以為向元振連設五寨,是先挫已之鋒芒,然后在野戰中,先取得優勢。
哪曾想,還真是玩死守到底的套路,果然,什么樣的人,就會帶出什么樣的手下,陳從進打呆仗,他就喜歡打呆仗的部下,比如對面這個向元振。
李罕之看著那護城河,左看右看,看看好一會兒,最后還是無奈的嘆了口氣,算了,只能硬著頭皮打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
文德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李罕之一邊下令打造攻城器械,一面命人填護城河,為大軍攻城,掃清道路。
而向元振依然穩坐城中,在李罕之剛剛抵達之前,他便遣人秘密出城,和胡孝全,王君振定好出兵的日期,時間定在五月二十五日下午。
因為向元振估算,這個時間段,正是李罕之在攻城的時候,若是太早,敵軍的體力還未被消耗,若是太晚,天色昏暗,行進困難,很容易出紕漏。
而定下三天后,便是向元振給李罕之留足了進攻的時間,剛到休息一天,兩天時間填河,造器械,一天時間進攻,正好卡在攻城的當口。
當然了,為了以防萬一,比如李罕之造器械的時間拖后了,那么城中就會吹響號角聲,如果開始攻城了,那么城中響起的就會是鼓聲。
而李罕之在決定強攻襄垣后,當即派出游騎,四處搜捕百姓,李罕之的命令是,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人,能動的,全都抓來。
不過,不得不說的,天下混亂了這么些年,藩鎮之間相互廝殺的事太常見了,以至于老百姓的生存智慧,顯著的提高,
畢竟不提高的人,也基本上都死了,在向元振發出堅壁清野的文書,號召百姓入城,并大肆通報李罕之以百姓為軍糧的暴虐之舉后。
這些百姓又怎么敢繼續留在原地,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敢完全信任向元振,雖然向元振在襄垣有民意基礎,但是百姓也擔心,萬一守不住城破了,那么大家伙入了城,不就等于是甕中捉鱉了。
好在,襄垣東部,北部,群山環繞,遁入山中,避開戰亂,那還是辦的到的,這其中的優勢,可比平原之地,強太多了。
李罕之費勁巴拉,愣是沒搜捕到多少百姓,反而是被那群吐谷渾騎兵折騰的夠嗆,這白義誠帶來三千騎兵,就知道截殺游騎,騷擾李罕之,著實是像蒼蠅一般,煩不勝煩。
(真感冒了,沒騙大家,等好了之后,加更的諾,豈敢忘卻!)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