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思恭,也就是后來西夏的祖先,在此時,一直是以大唐忠臣自居,從不跋扈,朝廷怎么調,他就怎么接受。
讓李思恭打李國昌,還是打黃巢,李思恭全都在場,要論起忠心,李思恭敢拍著胸口,表示自已雖然是黨項人,但是忠心程度,不下于汾陽王郭令公。
光啟元年,九月初,李克用親率鳳翔馬步軍兩萬余眾,進入京畿,同月,朱玫出兵八千余人,東方逵命部下崔乾安領兵五千助陣。
東方逵可是牢牢記住前任節度使是怎么沒的,前任鄜坊軍節度使李孝昌,因為太忠心了,親自帶兵勤王,討伐黃巢,結果后路就被東方逵給掏了。
所以,出兵是可以出兵,但自已肯定不能去,而且主力也得守家,出個五千人,意思一下,也算對的起朝廷了。
而夏綏節度使李思恭也是親自帶兵,出動黨項騎兵三千,步軍五千,馬步軍八千人,響應朝廷的號召,討伐王重榮。
如此一來,四鎮兵共計四萬一千余人,再加上神策左右兩軍,合計十萬余眾,號稱三十萬大軍,討伐河中王重榮。
消息一出,各地藩鎮皆感震動,朝廷看著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咬咬牙一出手,就是幾十萬大軍。
不過,諸鎮都想不通,關中都殘破成那樣了,南邊的錢糧還時斷時續的,各鎮出兵,朝廷能養的起這些兵嗎?
且不論朝廷以后能不能維持十萬大軍在關中作戰,至少現在王重榮是真有些嚇到了,沒想到,田令孜這個宦官竟然來真的。
但是認慫是不可能的,王重榮大發河中諸軍,其,鹽池之利,年逾百萬錢,若此戰勝,則鹽池之利,諸軍皆可得。
王重榮本部有三萬余精兵,又大征丁壯以為兵,得兵十余萬眾,也號稱三十萬大軍,大戰一觸即發。
田令孜志得意滿,認為自已的權勢,到了現在,是最為巔峰的時候。
而就在其得意洋洋之際,朝廷上居然還有人敢唱反調。
右補闕常浚上書,力諫天子,認為田令孜姑息藩鎮太甚,功過不辨,造成天下動亂。
田令孜氣急,責問其自已哪里姑息藩鎮了。
常俊,昭義孟方立,魏博樂彥禎,大同白義誠,雁門王猛,以及義昌楊全玫,諸鎮換帥,朝廷悉數應允,毫無是非,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田令孜等對這種論,十分反感,這些藩鎮換帥,說的好像自已不答應,這群人就會聽自已一樣,這還不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但是此人公開彈劾自已,不做處置,何以樹立威望,于是,田令孜對天子:”如此疏奏傳至藩鎮處,豈不招致彼等之猜忿,若諸鎮皆反,朝廷如何能制!”
就在常浚上書后不久,天子下詔,貶常浚為萬州司戶,常浚未至任上,圣旨又至,賜常浚死。
(昨日大帥一不發,已經避牙兵鋒芒了,可嘆牙兵之跋扈,著實超過了大帥的預估,大帥想著,是否該邀請他鎮之兵,以震懾牙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