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在新城下耽誤了會功夫,那個倒霉受傷的騎兵,只能暫時留在新城中養傷,不過,史敬存偷偷告訴這個士兵,就算休養,也不要超過十天,要盡快回返軍中。
經過這一小插曲后,楊建在新城守將所派向導的指引下,一路朝著龍泉府方向,疾馳而去。
四日后,楊建在渤海長嶺府瑕州,得知了如今的渤海國主不在上京,而是巡視中京。
這個消息,反倒是意外之喜,因為上京距離更遠一些,現在去中京,最少能省掉兩天的時間。
隨后楊建轉向,朝著渤海中京而去。
渤海國的制度在效仿大唐的同時,也有因地制宜,設立出獨屬于自已的政治體制,如,渤海國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之地,也是三省六部制,除了名字和大唐的三省六部不太一樣外,其職權是一模一樣。
渤海國地方不大,州倒是搞的很密,大唐在這個時候,滿打滿算也就兩百來個州,渤海一個藩屬之國,倒是有六十幾個州,聽著還挺唬人的。
至中和四年,十月六日,楊建抵達渤海顯德府中京。
渤海王大玄錫遣派政堂省大內相乞元象親自迎接楊建。
傳統的接風宴,宴席上的事,便不多加贅述,不止是楊建急切的要展開談判,渤海國王也想知道,盧龍鎮節度使派使者過來,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因此,在接風宴結束后,大內相乞元象和楊建開啟了先期的接觸。
寒暄過后,乞元象試探的詢問楊建,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楊建直,國朝有亂,需大舉用兵,渤海做為大唐天子之臣屬,理應上供錢糧,以資軍需。
對此,乞元象點點頭,表示認可,給點錢糧,問題不是很大,只是這數量上,他想知道武清郡王想要多少。
楊建遲疑了一下,反而轉問乞元象,渤海國對大唐的忠心,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天朝有難,作為臣屬,應該主動提出,而不是讓大唐先提。
渤海先提,那就是忠心耿耿,若是楊建先提,那似乎就有些索取之意了,隨后,乞元象又試探的詢問,是否有先例可循?
楊建咳嗽了一聲,隨后緩緩說道:“咸通年間,龐勛禍亂,昔燕國公鎮盧龍,表奏朝廷,獻糧五十萬石,如今巢亂之禍,十倍于龐勛,且盧龍僅一鎮十州,而渤海國卻是六十二州之地。”
盡于此,楊建覺得自已說的很透徹了,但是乞元象的耳朵里,卻像是一個炸雷般,把他震的半天都緩不過來勁。
龐勛之亂的時候,盧龍鎮給了五十萬石糧,黃巢的規模要比龐勛之亂大十倍,這話里的意思,難道是要渤海國出五百萬石糧不成?
要知道乞元象心中本來的預算,那就是給點金銀器,再給些牛羊,最多再給個十萬石的糧谷意思一下。
但是聽到楊建的話,乞元象知道,自已的預期,和武清郡王的胃口,差的實在太多了。
這事,乞元象不敢擅自做主,連忙入宮城,求見渤海王。
天色已晚,但大玄錫知道內相和盧龍鎮的使者在談判,因此仍然派人在等著內相的回復。
聽聞內相求見,大玄錫連忙派人將其迎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