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后,阿護孤哈哈一笑,又道:“宋先生應該知道,幽州軍的甲具,兵刃,比起奚族而,那要強的太多了,真打起來,便是本王也沒信心。”
宋通文勸道:“大紇主,自古以來,以小博大,以弱擊強,不用險招,不冒險,根本不可能成事,昔日漢高祖,兵行險招,暗度陳倉,一舉入關中,方有大漢四百年之基業。”
阿護孤眨眨眼,好一會才說道:“漢高祖,那是千年才出一回的人物,本王當不上漢高祖,既不想當,也不敢當,我就守著王帳,過完這一輩子就成。”
宋通文沉吟一下,又勸道:“大紇主,如今,北邊的契丹人愈發驕狂,屢屢南下侵占牧場,土地,南邊的幽州鎮,也是咄咄逼人,大紇主難道覺得,幽州軍滅了奧質部,就能滿足他們的胃口嗎?”
不待阿護孤反應過來,宋通文又道:“奧質部被滅,莫賀連平四處鼓動各部,本就傷了大紇主的威望人心。
如今,大軍出征,掃滅降服幽州的部落,正是重振威望之際,現在撤兵,幽州軍復來,今日削一部,明日滅三部,溫水煮青蛙,大紇主以為這安寧的日子能過多久!!!”
阿護孤聽后,頓感有理,可是越想,腦袋就越疼,他哪里不知道,這一仗要是打贏了,那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大勝之下,怕是連契丹人都得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但問題就在于,雙方的實力差距,那是肉眼可見,不打,也許幽州和契丹雙方會慢慢蠶食,可要是打,贏了自然都好,若是輸了,那奚部怕是立刻就失去了自主權。
許久之后,阿護孤才搖搖頭,道:“幽州軍精銳,對陣,本王沒勝算啊!”
宋通文連忙說道:“大紇主此差矣!昔楚霸王破釜沉舟,以三萬楚卒破章邯二十萬秦師,此力勝,乃氣勝也,秦師雖眾,久疲于外,士無死志,楚兵雖寡,卻人人效死,故能摧枯拉朽…………”
剛說了一段典故,就見阿護孤連連搖頭:“楚軍士氣盛,又有霸王這等猛將,奚族中,既無霸王之猛,各部星散,更談不上士氣了。”
剛說的話就被堵了,宋通文重新斟酌一下語,隨即又道:“那還有光武,昆陽之戰,王莽遣王邑將百萬之眾,圍昆陽小城。
光武兵不滿萬,親率十三騎突圍,收兵數千,返身擊之,時天雨如注,雷霆震地,光武乘勢鼓噪而進,百萬之師望風而逃,此非眾寡之較,乃順勢而為也。”
這個典故,阿護孤不太熟悉,但見宋通文慷慨激昂的模樣,又聽十三騎破百萬,驚的倒吸一口涼氣。
“光武身負天命也,本王有自知之明,既無天命在身,那只能順勢而為,宋先生此,頗為有理,確實是要順勢而為,本王決定,還是要撤兵回返,再遣使者向陳節帥求和。”
一聽此,宋通文心中暗罵自已說錯話,他腦中急轉,迅速組織語,連忙又道:“大紇主,屬下之意,乃強弱之形,并非一成不變。
幽州軍雖銳,然遠道而來,必然疲敝,我部雖弱,卻休養甚久,且剛剛掃平二心之部,士氣并不弱于下風,若能乘其隙,鼓其氣,用其智,以必死之心臨之,未必不能破敵啊!”
阿護孤站了起來,一邊踱步,一邊喃喃低語道:“如此,太險了,太險了。”
“大紇主,退兵,是求一日之安歇,猶如飲鴆止渴,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方有生路啊!”
聽著宋通文聒噪的話,阿護孤突然發怒道:“閉嘴,閉嘴,閉嘴!你給本王滾出去!!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