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全聽完陳從進的話后,不禁捫心自問,自已害怕嗎?
遵從內心中的想法,劉世全知道,自已其實也在怕。
若非如此,昔日陳從進剝奪劉世全以及靜塞軍高級將官,平日無戰時的兵權,劉世全或許就不會如此和平的接受。
雖說那時候有很多因素限制著他,比如缺糧,比如主帥新亡,又比如將士家眷在陳從進手中,從而導致軍心渙散,但這并不是說,劉世全沒有半點反抗之力。
這或許是一個黑色的幽默,武夫殺人,會殺到連自已都害怕的地步,而在這個時候,真正的大亂世,其實才剛剛拉開序幕。
等到了五代,亂世真正降臨,社會失序,弱肉強食,赤裸裸的叢林法則,會讓越來越多的軍頭,以殘暴,厚賞來威懾,拉攏軍卒。
有史記載的吃人將軍,在唐末五代這個時間點,那是最多的,而賞賜之厚,也只會越來越多,日增月益。
而府庫之財,又非從天而降,那么這賞賜的錢帛要從何處來,無非是搜刮民財,鑄土為錢罷了。
只是越搜刮,民越窮,越收不上稅,稅不夠,不足以賞軍,那就再刮地皮,如此反復,民愈窮,兵變之事愈多。
而若是以暴虐行事的風格,來震懾部下,那么遲早有一天,也會因暴虐而亡,便是暴虐者真能以強力而又高明的手段,壓制部下,但是,只要自已一死,反噬必至,創立的基業,定然是二世而亡。
………………
良久之后,劉世全嘆道:“盛世繁華,已成過往,天下板蕩至此,亦非吾罪,將若之何?”
陳從進問他怕不怕,劉世全雖然心里清楚自已也怕,但是他并沒有正面回應,而是顧左而右,大唐的盛世,也不是他劉世全摧毀的,武夫跋扈的鍋,他也不背,至于要問他該怎么辦,那就一句話,他也不知道。
陳從進也不在意,而是笑笑,說道:“天下板蕩,民不聊生,此皆我等武人之過,所以,本帥決議,嚴肅軍法,以仁待民,但有違令之卒,便是勇冠三軍,亦不可用也!”
劉世全聽后,心中不以為然,這年頭,還是要靠能打的武夫,那些什么也不敢干的人,那就是弱兵,陳從進想把這些弱兵當做倚靠,將來征戰時,他就不信能打的過那些如狼似虎之卒。
劉世全心中是這般想,但是口中卻道:“節帥胸懷大志,末將心中,甚是欽佩。”
陳從進隨后又和劉世全聊了一會,劉世全對陳從進的舉動,一律表示贊同,支持,劉世全在節度府上,待了大半個時辰后,方才告退。
看著劉世全離去的背影,陳從進明白,劉世全應該是不太認可自已的話,其實,陳從進也知道,這些跋扈的軍卒,恰恰是軍中比較能打的,那些跋扈還不能打的兵,早就被淘汰了。
但對陳從進而,跋扈,不能管的兵,再能打,對自已,那也是弊大于利,這些人所帶來的傷害,有的時候是致命而不可挽回的。
只是在緝事都中,李上被殺的風波,卻并未平息,有六名軍士,聽聞節帥厚賞趙顯,心中不忿,隨即鼓噪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