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從進準備開始籌建獨屬于他自已的情報組織時,蕭郗得知消息后,急忙求見。
一見面,蕭郗便直道:“聽聞大帥欲組建錦衣衛?”
陳從進以為蕭郗是來確認自已組建錦衣衛的真實用意,于是點點頭,說道:“國朝御史臺監察制,到如今已形同虛設,幽州官吏,多有胡作非為者,故,本帥建錦衣衛,以監察地方,震懾宵小。”
蕭郗拱手道:“大帥,如此大為不妥啊!”
“有何不妥,掌書記是說此舉,擅改朝廷體制嗎?”
蕭郗搖搖頭,回道:“各地藩鎮,因各自所需,而私設官吏,軍制,早已見怪不怪,下官之意,乃是大帥以錦衣衛為名,大為不妥!”
這還真是出乎陳從進的意料,錦衣衛這名字,又好聽,又朗朗上口,這能有什么問題,于是,陳從進問道:“錦衣衛之名,有何不妥?”
“大帥,國朝體制,能以衛為軍號者,皆在朝廷之中,比如,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等等,南衙十六衛,其皆是天子親衛,再不濟也只有國之儲君才可用此名號,如太子千牛衛等。”
說到這,蕭郗抬頭看了一眼陳從進,急聲道:“大帥初鎮幽州,地方為靖,朝廷尚未明詔赦封,此時若私自設衛,圣人聞之,恐疑大帥心懷異志!”
陳從進聽完蕭郗的話后,感覺有些扯,大唐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心懷異志的人多了去了,多少藩鎮對朝廷的律令陽奉陰違,自已設了錦衣衛,就會引發圣人懷疑。
想到這,陳從進笑道:“掌書記此,是否多慮了。”
蕭郗應道:“或許是下官多慮了,但對大帥而,眼下尚未徹底掌控盧龍,何不對朝廷多示恭敬,至少,也不能做出讓朝廷生疑之事,大帥欲監察地方,可以改衛為都,或為軍,總之,不過是一名號罷了,萬一惹的朝廷震怒,豈不是得不償失。”
陳從進聞,頓感蕭郗之,頗為有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這段話,雖未出現,但是道理是殊途同歸的,韜光養晦的建議,對眼下的自已而,是最為合適的。
雖然陳從進先前想要設立錦衣衛,并不是想著要給長安朝廷下馬威,他純粹是因為,自已想設立的部門,和明朝錦衣衛的職責高度吻合,陳從進一時間沒想到其他更好的名字,因此,便直接拿了錦衣衛這個名頭來用。
但既然蕭郗強烈反對,陳從進也不再堅持,畢竟,蕭郗做為世家子弟,對長安朝廷,肯定比自已這個農家子要熟悉的多,他說錦衣衛這個名字會讓朝廷憤怒,那估計也大差不差。
反正對陳從進而,他要的只是錦衣衛的職責,而并非這個名字。
陳從進想了想,于是問道:“既然錦衣衛這個名字不妥,本帥又想了個名字,掌書記聽聽看,此名如何。”
“大帥請說”
“衛字不能用,那就改都,以緝事都為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