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爭的氣味,越來越濃,很多人都把放在車架上的武器,取了下來,在冷兵器時代,行軍狀態下的軍隊,要是突然遇到突襲,這種情況下,是非常容易崩潰的。
因為,大部分士兵的武器,不是在輔兵的身上,便是在車駕上,而且有甲的精兵,也基本上沒有著甲,一旦遭遇突襲,那么根本來不及穿戴甲具。
在隊列不整,指揮失靈,且人心惶惶的情況下,便是戰神在世,也無法挽回戰局,當然,如果是真的戰神,他自然不會讓自已被敵人突襲。
在正常行軍時,幾乎沒有哪一支軍隊會披甲持銳,因為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士兵的負擔太重,根本無法長時間行軍。
一般情況下,都是由輔兵或是車馬擔負軍械,而幽州之地,漢胡雜居,牲畜不缺,因此,此戰,陳從進并未征發太多的民夫,而是多用牛馬,來為大軍運輸甲具,軍械。
……………………
十七日午后,斥候在潞城東北方向,約六十里外,發現了敵軍的斥候。
陳從進聞訊,不敢怠慢,當即下令大軍停下,扎營,這一戰,是正兒八經的雙方決戰,不玩什么虛的,因此,在臨戰前,先立下大營,用以安置補給輜重,以及工匠民夫。
扎營處,大軍所選之地,地勢略高,不遠處有條小溪,而在大營約三里外,有一片小樹林,大軍采樵略微有些費事,不過,這并不是什么特別大的問題,畢竟,扎營處想要選的什么都很完美的地方,那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負責為大軍耳目的是清夷軍游奕使李旋化,戰爭在正式打響前,雙方斥候是最先交鋒的兵種。
雙方斥候,皆是軍中精銳勇悍之士,可以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絕技在身,有人擅長騎射,有人眼力出眾,可以在短時間內目視敵軍的人數,有人索技驚人,在一定距離內,可以在馬上精準的套中敵方斥候。
一般而,斥候的待遇最高,傷亡率也最大,當然,升遷的速度也比一般步軍快,戰后的賞賜也會多一些。
在沒有高科技的時代,戰場,便猶如迷霧一般,主帥只能靠斥候來提供訊息,如果一方的斥候被嚴重壓制,那么戰場對另一方而,就會變的極為有利。
無論是突襲繞后,亦或是其余的戰術實施,失去戰場偵查權的軍隊,根本就來不及反,便如兩個壯漢打架,一方是正常人,一方卻是瞎子,那么誰勝誰敗,豈不是一目了然。
十九日,經過兩天斥候戰后,無論是清夷軍,還是經略軍,雙方騎兵的損失都比較大。
這也讓清夷軍游奕使李旋化的臉色,一直不太好,畢竟經略軍的實力也不弱,正兒八經的戰爭,他們也熟的很。
不過,雖然付出的沉重的代價,但是楊權恩所部的情況,也大致查探出來,光看到的旗幟,車馬,以及敵營中升起的炊煙數量,大致人數便不會低于一萬人,而這也和陳從進所了解的經略軍數目相當。
當然,這么估算也并不是萬無一失,比如孫臏的減灶計,就把龐涓坑的挺慘的,誤判敵軍數量,那么結果是災難性的。
因此,斥候是大范圍的撒出去,李旋化從剛渡河時只帶著三百游騎,到現在臨戰時,已有上千游騎,歸于李旋化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