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降信,在幽州城中,雖掀起了一些小波瀾,但并未出現楊承榮期望的那般,一見信,便迫不及待的開城。
靜塞軍頓兵幽州城下,足有五日時間,在這五天時間里,楊承榮奈何不了幽州城,然而,幽州雖沒有被攻破的風險,但是朱有容身為盧龍節度使,部將兵變,竟畏敵如虎。
朱有容龜縮于城中,如此舉措,他本就不高的威望,頓時一泄千里,軍中對其行為,更是多有不屑之意。
軍士不滿的情緒,朱有容也有些了解,朱有容見楊承榮遲遲不攻城,他已經擔憂若是再拖下去,幽州城內,恐怕有異心者,便會訴之行動。
因此,朱有容和心腹商議后,決定親自出城迎戰,拼死一搏,以挽回自已失去的威望,只要勝了,先前的一切舉動,就不再是畏敵如虎,而是胸中有韜略,用兵有法。
從朱有容和楊承榮對峙潞河,一直到退守幽州,這期間的消息,也漸漸傳到盧龍鎮各州的耳中。
陳從進得知此消息時,他尚在縉山縣一帶巡查,政策雖然定下去了,但是實施還是需要底下人一步一步的去辦。
在這段時間里,陳從進一直在研究媯州的財政問題,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兵強馬壯的背后,是充足的府庫在支撐著,無論這些錢糧是從老百姓口中搜刮出來的,還是農業開墾,商業積累。
其實,按照這個時代的制度,天下各州以及所有的藩鎮,全部都要實行兩稅法。
兩稅法的誕生,是隨著均田制的敗壞,連帶著府兵制的全面崩潰,這就使得朝廷變府兵制為募兵制,唐廷的財政需求愈加緊迫。
而在安史之亂后,社會動蕩,朝廷原先的財稅政策再也無力施行,稅制改革,勢在必行,于是,兩稅法應運而生。
原先的稅收,是實行租庸調制,也就是以人丁為本,向國家繳納賦稅或者從事徭役,而為了確保制度的實施,那就必須造冊,將其戶口,人丁變動的信息錄入,以此作為分田,納稅的依據。
只是如此一來,太過詳細的制度,為了維持這一制度的,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唐中后期的國力,根本無法維持這個戶籍制度。
這所有的問題集中到一起,也就讓朝廷的錢糧數目急劇下降,而一人的出現,幫助唐朝一舉扭轉了財政不足用的問題。
此人就是楊炎,楊炎鳳翔府天興縣人,在代宗朝官拜中書舍人,后被提拔為吏部侍郎,至德宗時,官至宰相,兩稅法就是楊炎主持下所誕生。
兩稅法的核心,便是將名目繁多的稅目合并,合為戶稅和地稅,在夏秋兩季征收,因此被稱為兩稅法。
在稅收原則上,兩稅法改變了以往按人丁征稅的原則,改為按財富多寡來征收,富者多收,貧者少收,并一改歷代量入為出的稅收原則,變其為量出以制入。
也就是以國家財政預算所需,并向各地進行攤派,這就是所謂的“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