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啟航汽車的銷量在全球范圍內爆炸式增長。
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充電樁不夠用了。
特別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超充技術”需要專門的大功率充電樁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而這種超充樁的建設成本和技術要求都非常高。
要想在短時間內鋪滿全球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我們不能在半年內,解決超充樁的普及問題。那么‘充電難’將成為我們最大的短板。甚至會影響到我們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品牌口碑。”
在一次集團高層會議上葉雪嫣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我已經讓研發部門立刻成立專項小組。研究如何在保證充電速度的前提下降低超充樁的制造成本和技術門檻。”
然而,一個星期過去了。
研發部門卻遲遲沒有拿出有效的方案。
問題的核心卡在了一個名叫“高壓直流轉換模塊”的關鍵部件上。
這個模塊是超充樁的“心臟”。
既要承受超高的電壓和電流。
又要保證能量轉換的高效率和安全性。
還要控制其自身的散熱和體積。
這幾個互相矛盾的技術指標就像幾座大山壓在了所有研發人員的心頭。
“葉總我們,已經試了十幾種方案了。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散熱問題解決不了。要么是轉換效率達不到要求。”
研發部門的負責人一個在電力電子領域浸淫了半輩子的老教授愁眉苦臉地向葉雪嫣匯報著。
“這個技術已經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能力范圍。除非能有革命性的材料或者理論上的突破。否則短時間內根本無解。”
老教授的話讓整個會議室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葉雪嫣的眉頭也緊緊地鎖了起來。
她知道老教授沒有夸大其詞。
技術研發就是這樣。有時候差之毫厘就謬以千里。
就在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
一直坐在旁邊陪著妻子的簫羽突然開口了。
“王教授我能去你們的實驗室看看嗎?”
“當然可以。”王教授點了點頭但心里卻沒抱什么希望。
在他看來這位簫顧問,雖然在商業上是個奇才。但技術研發畢竟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他一個“門外漢”又能看出什么門道呢?
簫羽跟著王教授來到了葉氏集團的核心研發實驗室。
這里到處都是各種精密的儀器和設備。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焊錫和臭氧的混合味道。
簫羽沒有去碰那些復雜的設備。
他只是走到了那堆被淘汰的失敗的轉換模塊樣品前。
他拿起一個因為過熱而燒毀的模塊仔細地端詳著。
王教授在一旁給他解釋道:“問題就出在這個‘逆變拓撲結構’上。我們嘗試了目前所有主流的半橋、全橋,和多電平方案。但都無法,在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哦?”簫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他一邊聽著一邊裝作很隨意地把手搭在了王教授的肩膀上。
“王教授您辛苦了。”
就是現在!
他的精神力如同一股溫暖的溪流瞬間涌入了王教授那充滿了各種電路圖和公式的大腦。
他沒有去竊取任何成型的技術。
他要做的是“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