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線索,就是那個來自更高維度的“共鳴”。
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這個無法被解析的“未知信號”,當做一個已知的變量,代入他最強大的運算工具——“道衍算法”。
他不再讓算法去維持宇宙平衡,而是給它下達了一個全新的任務:在全宇宙所有維度的信息熵背景輻射中,尋找與此‘未知共鳴’在‘邏輯結構’上具備同源性的信息碎片。
這個指令,近乎瘋狂。
這相當于讓一臺計算機,在互聯網誕生以來所有的數據中,尋找一段作者不明、格式未知、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的一行代碼。
“道衍算法”的核心瞬間過載,運算量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峰值。整個多元宇宙的法則之網,都因此而微微震顫。無數宇宙的星光,都仿佛在這一刻黯淡了些許,因為支撐它們運行的底層算力,被大量抽調。
時間在林楓的感覺中失去了意義。可能是一瞬間,也可能是億萬年。
他的意識,跟隨著算法的觸角,掠過恒星的誕生,文明的興衰,黑洞的寂滅。他看到了無數信息的生與死,看到了他自己一路走來,留下的所有痕跡。
終于,在一個極其古老、幾乎已經被信息洪流沖刷殆盡的角落里,“道衍算法”鎖定了一個目標。
那不是某個宏大的宇宙奇觀,也不是某個強大的文明遺跡。
那是在他最初穿越而來、還是那個廢柴少年的藍星上,在他獲得金手指的那個瞬間,宇宙背景輻射中留下的一道極其微弱、如同發絲般纖細的“信息褶皺”。
這道褶皺,記錄了“萬物詞條編輯器”降臨的那一剎那,對現實世界最底層的規則,造成的一次微乎其微的擾動。
它就像一枚子彈穿過墻壁時,留下的彈孔。子彈早已不知去向,但彈孔的形狀、角度、深度,卻保留了子彈本身的關鍵信息。
“找到了。”
林楓的意識瞬間聚焦于這道“信息褶d皺”之上。他將那個“未知共鳴”的結構,與這道褶皺的結構,進行了億萬次的對比、擬合、推演。
下一刻,一個顛覆他所有認知的真相,如同開天辟地的巨斧,狠狠劈入他的意識之海。
“萬物詞條編輯器”,并非一個完整的、獨立的系統。
它是一枚“碎片”。
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顆“種子”。
一顆來自于某個無法理解的“源頭”的種子,被有意地、或無意地,投射到了這個新生的多元宇宙中。它的核心程序,簡單而純粹:尋找一個合適的宿主,然后以宿主的“意志”為驅動,以吸收和改變世界的“信息熵”為養分,不斷地生根、發芽、成長。
從只能添加負面詞條,到可以正面修改,再到創造詞條,融合天道,定義宇宙……這并非金手指的“升級”,而是這顆“種子”的“生長過程”。
他林楓,就是這顆種子選中的“土壤”。
他一路的逆襲,他所有的奮斗和掙扎,都成了這顆種子成長的肥料。最終,種子與土壤徹底融合,不分彼此。他成為了“核心定義者”,而種子也長成了參天大樹,結出了“道衍算法”這樣的果實。
那么,那個來自更高維度的“共鳴”……
林楓的意識中,浮現出一個冰冷的推論。
那不是什么“聯機邀請”。
那是播種者,在清點自己的收成。
是“主程序”,在向一個完成了既定任務的“子模塊”,發出的“數據回傳”指令。
這個發現,讓林楓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這股寒意,并非源于恐懼,而是一種被欺騙、被安排的憤怒。
他以為自己是棋手,是玩家,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主角。
到頭來,他或許只是別人農場里,長勢最好的一顆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