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聯老大哥拋棄之后,我們失去了各種技術升級的外部幫助,只能夠尋求西方國家的一些合作。
然而送上門的一些合作,壓根就不被人重視,尤其是當時的國內經濟還是計劃經濟,國民的生活經濟水平也非常低,當時連我們自己的商務談判代表,都不敢對外承諾說,以后我們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汽車這樣的話。
如此這般,在這些發達國家的汽車廠商們看來,中國就和印度、非洲一樣,是非常貧窮落后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建設汽車生產線,又能有什么意義呢?中國的國內市場,能有多少的市場呢?人口雖然多,卻都是低消費能力的,一輛汽車,恐怕一名普通的工人,窮極一生的工資收入,都是買不起的。
霍英棟也是很沉重地點了點頭,接過話頭,沉穩而務實地說道:“廖公說的是實情。但正因為難,才更顯其重要!汽車工業,堪稱現代工業體系的皇冠。
它的產業鏈條之長、帶動的上下游產業之多、對技術升級的推動力之強,是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
一個車廠整起來,能養活幾百家配套廠!鋼材、橡膠、玻璃、電子、化工……整個工業體系都會被它拉動起來。
產值高,技術含量高,能吸納大量產業工人。如果我們真能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對國家經濟的拉動,將是翻天覆地的!
這絕不是幾億美元外匯能衡量的長遠利益。”他的眼神灼灼,充滿了對這項宏偉事業的期待。
廖公頷首,補充道:“不錯,這正是中央的決心所在。只是困難擺在眼前:技術壁壘、資金缺口、國際環境掣肘……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兩人詳盡闡述了現狀和困境,目光都聚焦在林火旺身上,等待著他的見解。空氣中彌漫著沉甸甸的期待。
林火旺則是身體微微前傾,直接就拋出了自己準備好的石破天驚的方案,說道:“廖公,霍生,常規的路子被堵死,我們就得另辟蹊徑,跳出他們畫的框框!我們的目標,不妨換一下,找英國境內的汽車廠商!”
“英國?”廖公和霍英棟聞都是同時一愣。
“對,英國!不是去求購技術,也不是談合資。我們要做的,是直接收購!把英國人的汽車廠,連技術帶生產線,甚至品牌,整個買下來!然后,逐步轉移回港島和大陸!”
“收購?整個廠?!”
霍英棟倒吸一口涼氣,饒是他見慣大風大浪,也被這大手筆震住了,“火旺,這……英國人肯賣?這得多少錢?天文數字啊!而且……我們現在的資金,大頭都壓在白銀期貨市場里,哪還有余糧去搞這么大的收購?”
廖公眉頭緊鎖,同樣疑慮重重地謹慎說道:“林火旺同志,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直接收購英國車廠,可行性有幾成?資金缺口如何填補?這可不是小打小鬧。”
面對兩人的驚詫與質疑,林火旺卻是神色不變,條分縷析地說道:
“。
兩個壓抑已久的靈魂,終于在這一刻徹底交融,不分彼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