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溫和的音樂后,原本黑黑的屏幕亮起。
視頻中是一個學校的對比圖,圖片放了兩秒,又換成了別的內容。
一群鄉村小學的孩子們,坐在嶄新的教室里,歡聲笑語的學習,郎朗閱讀聲響起,是他們用嶄新的文具上學的畫面,屋內窗明幾凈,黑板粉筆都是新的。
這樣的畫面過了幾秒,又穿插了曾經的老破曉教室,學生們坐在斷腿桌椅上學習的畫面。
拍攝視頻的記者采訪一個小孩。
“你覺得現在的學校好嗎?”
小孩笑的白花花的牙齒都呲出來,狠狠點著頭。
“好!學校不漏雨了,老師也不用在擦不干凈的白黑板上寫字了。”
一個小女生也扭捏害羞的擠著衣袖。
“喜歡新學校,也喜歡學校接我們的小黃車,我喜歡上學。”
孩子們稚嫩的面孔配上燦爛的笑容,看著的觀眾心里都是一松。
這些都是祖國的花朵,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應該有更好的生活,應該受到更好的教育。
隨著畫面慢慢變淡,視頻內容一變。
面部毀容,連嘴唇皮膚都被毀掉、穿著一身軍裝的老人在院子里唱歌,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唱歌的聲音鏗鏘有力。
他的身份不而喻。
“原來的房子漏雨,這么多年都這么過來的,習慣了。”
“之前跟著班長,什么地方沒住過?這點困難,不值當麻煩官家,不要補貼,有很多日子比我難的,他們更需要。”
“我們永遠都能克服困難。”
這位老人返鄉后,一直住破敗漏雨的房子,還是黃泥房,從來沒有上報要過任何補貼。
然而現在,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終于住上了雖然樸素、但能遮風擋雨的好房子。
看到這個老人出現,彈幕上又劃過了一堆消息。
“淚目了,我姥爺就是退伍回來的,真的一生付出,給的補貼和補助都給了戰友的家人,自己節儉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