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業這句話,像是往平靜的湖面里扔下了一塊巨石。
“更大的?”
趙誠的聲音都變了調,他瞪著眼睛,一時間沒能完全消化這三個字里蘊含的野心。
他妹妹趙雅,也攥緊了手里的衣角,那雙清冷的眸子里,此刻也泛起了波瀾,專注地看著李建業,仿佛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他到底在想什么。
在這個時代,能有膽子“做生意”,就已經算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弄潮兒了。
而李建業,竟然還嫌擺攤賣貨的買賣太小。
李建業沒有再賣關子,他很清楚,想要把事情辦成,離不開趙誠這個在縣城里消息靈通、人脈廣闊的朋友。
他把自已的想法緩緩道來。
“我想搞個養豬場,或者養雞場。”
“或者,承包幾畝地,不種糧食,種點別的,比如藥材。”
“再或者,”李建業頓了頓,說出了自已內心最傾向的選擇,“我想著,能不能包下來一塊地,挖深一點,搞個魚塘,養魚。”
李建業的方案都依仗著自已隨身空間里的魚塘,牧場和良田。
這樣最能事半功倍。
三個方案一說出來,趙誠徹底愣住了。
他原本以為李建業說的“干點大的”,最多也就是想當個“倒爺”,從南邊倒騰點時髦的衣服或者電子表回來賣。
他萬萬沒想到,李建業的格局竟然這么大,一開口就是承包土地,搞種養殖!
這已經不是“小生意”的范疇了,這叫興辦實業!
趙誠深吸一口氣,臉上的驚喜和贊賞愈發濃厚,他繞著桌子走了兩步,腦子飛速地轉動著。
“建業,你小子……真是讓我刮目相看!”趙誠用力一拍手,“你說的這幾條路,都大有可為!”
他坐回李建業對面,身體前傾,聲音壓得更低了。
“養豬養雞,風險有,但銷路不愁,縣里食品站和各大廠的食堂,需求量都大得很,種藥材,這個我不太懂,但縣中醫院常年從外地采購,你要是能種出來,也是一條路子。”
“至于養魚……”趙誠的眼睛亮了起來,“和養豬差不多,都是剛需的東西,你要是真能把魚塘搞起來,那根本不愁賣,價格也絕對能賣得上去!”
趙誠分析得頭頭是道。
“不過,”他話鋒一轉,“這幾件事,都不是小打小鬧,動靜不小,政策上雖然開了口子,鼓勵農村搞多種經營,但現在還普遍是試點,并未大批量開放政策。”
他神情嚴肅地看著李建業:“我的建議是,先選一個,別鋪得太開,你選準了方向,我托關系去幫你問問路子,打聽一下具體的政策和流程,先把名分定下來,讓你師出有名,這樣以后就算有人眼紅,也抓不住你的把柄。”
這番話,說得實在又貼心。
李建業心里一暖,這就是他來找趙誠的原因。
他開始在心里盤算起來。
養豬養機,雖然利潤可觀,但日常的打理太耗費心神了,喂食、清掃、防疫,哪一樣都不能少,他雖然體質過人,但也不想把自已搞得天天一身豬糞味。
思來想去,還是養魚最合適。
魚塘挖好了,魚苗一放,剩下的就是定時投喂。
空間里的魚塘,可以源源不斷地培育出最優質的魚苗,他能養出更優質的魚。
到時候,別人養魚一年才上市,他可以卡著時間,半年甚至三四個月就能撈一網,而且條條肥美,品質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