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平常可疼他了。
電話那頭立刻傳來一個慈祥又急切的老太太聲音:“哎呦我的塵塵寶貝兒!吃飯了沒有呀?吃的什么呀?吃飽了沒?在學校好不好呀?”
一連串的問題砸過來,顧塵把手機拿遠了點:“剛吃完,吃的挺好,飽了,學校就那樣吧。”
“你爸你媽那個狠心的!非不讓我們給你錢!可苦了我大孫子了!”奶奶語氣里全是心疼。
“塵塵啊,聽奶奶話,在外面可不能像在家里那么懶了,飯要按時吃,覺要好好睡,錢…錢不夠了偷偷跟奶奶說,奶奶偷偷給你!”
顧塵聽得想笑,心里也暖暖的:“知道啦奶奶,我好著呢,餓不著。”
“馬上十月一了,放假一定回奶奶這兒來!奶奶給你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油燜大蝦、佛跳墻!好好給你補補!你看你一個人在外面,肯定瘦了!”奶奶已經開始盤算菜單了。
“行行行,肯定回。”顧塵答應著,又聽奶奶絮絮叨叨叮囑了十分鐘才掛斷電話。
他放下手機,嘆了口氣。
——
兩天后,俄羅斯大學交流團抵達的日子到了。
清北大學校門口,拉起了歡迎橫幅。
國際交流中心的領導、俄語系的劉教授,還有幾個被選拔出來的俄語系高年級學生志愿者,已經精神抖擻地等在門口,準備展現清北學子的風采。
顧塵也在了。
他站在人群最后面,穿著一件印著“此人已掛,有事燒紙”字樣的短袖,下身是條大花褲衩,腳上蹬著人字拖,哈欠連天,與周圍莊嚴的氣氛格格不入。
劉教授看到他這身打扮,眼角抽了抽,快步走了過來,小聲叮囑:“顧塵同學,你就不能穿的像樣一點?一會兒人來了,精神點兒!”
“嗯嗯嗯。”顧塵敷衍地點頭,心里想的卻是這歡迎儀式怎么這么磨嘰。
他只想這群毛子快點來,完事好回去補覺。
不一會兒,一輛大巴車緩緩駛來。
車門打開,十幾個俄羅斯學生和兩位帶隊老師走了下來。
這些年輕人個個身材高大,金發碧眼,臉上帶著好奇。
官方流程啟動。
雙方領導致辭、互相介紹、合影留念。
然后就是經典的校園游覽環節。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請跟隨我參觀我們清北大學歷史悠久、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一位學長用流利的俄語開始引導。
顧塵吊在隊伍最后面,太陽曬得他昏昏欲睡。
“這是我們的科技樓”
“這是我們的大禮堂”
“這是我們大學其中一個食堂”
他看著前面那群人頂著大太陽,從一個建筑走到另一個建筑,聽著千篇一律的介紹,內心充滿了絕望。
“這比軍訓站軍姿還折磨人…”他小聲嘀咕,“人類的苦難果然主要來自于無效社交和形式主義。”
那幾個俄羅斯學生一開始還聽得津津有味,舉著手機咔咔拍照,但連續走了快兩小時,一個個也開始眼神發直,腳步沉重。
幾個學生的后背襯衫都被汗浸濕了。
這行程,忒密集了!
終于,到了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安排在一個會議室里喝點茶水。
老師們出去商量接下來的行程了。
顧塵瞅準這個機會,眼珠子一轉,湊到了那幾個最蔫頭耷腦的俄羅斯學生旁邊。
他左右看看,確認沒有老師在場,然后壓低聲音,用極其地道、帶著莫斯科街頭風的俚語說道:
“嘿,兄弟們,咋樣?是不是快無聊死了?”
幾個俄羅斯學生一愣,驚訝地看著這個穿著隨意的中國學生,他的俄語比之前那個翻譯學長可“親切”多了!
一個叫伊萬的高個子男生苦著臉點頭:“說實話,是有點…太累了,我寧愿回去做幾個實驗。”
顧塵一副“我懂你”的表情,拍了拍他的肩膀:
“就是!逛來逛去有啥意思?真正的交流不在這些大樓里,而是在生活里!”
他神秘兮兮地繼續說:“這樣,一會兒你們就跟我們老師說,坐車太累,想提前回去休息。”
“等晚上…哥們兒帶你們去體驗點爽的,保證比逛圖書館帶勁!好吃好喝好玩的,怎么樣?”
伊萬和幾個同伴對視一眼,藍眼睛里瞬間燃起了興趣的火苗。
枯燥的官方行程和秘密冒險?這還用選嗎?
“真的?是什么地方?”另一個學生謝爾蓋興奮地問。
“別問!”顧塵一臉高深莫測,“去了就知道,絕對讓你們不虛此行!咱們這叫…深度交流!”
“太好了!顧,你真是個好人!”伊萬激動地差點給顧塵一個熊抱,“就這么說定了!”
“我們這就去裝…呃,去申請休息。”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