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偶然相遇閑聊幾句,又有何妨?
今日遇上胡大老爺,還能聆聽他的”指點”,實屬意外之喜。
郭翔望著眼前一眾欲又止的同僚,深深吸了口氣。他閉目凝神,細細回味著胡大老爺方才的囑咐,緩緩開口道:“既然諸位對事關陛下的論斷沒有異議,那便接著探討胡相的其他提示。”
他依舊閉著眼睛,低聲道:“近期一年內務必安分守己,爭取做出些政績。”
”說不定哪天,機遇就會降臨諸位頭上。”
”畢竟大明永遠需要能辦事的人!”
說到此處,郭翔猛然睜眼:“我們逐條分析。首先,為何限定一年之期,還強調要有政績?”
”說句不中聽的,雖然我等不及胡相,但比起其他官員,辦事能力總歸略勝一籌吧?”
眾人聞,不約而同地露出自豪之色。
確實,這一點他們胸有成竹。
正是憑借實干精神,他們才能步步高升。
見無人接話,郭翔只得繼續闡述己見:“依本官之見,其中暗含兩層深意。”
”其一,必有重大變故,胡相才會敦促我等盡快建功。”
”其二,定有千載難逢的機遇將至,否則胡相何必特意強調政績?”
”這說明在胡相眼中,我等過往的作為尚顯不足,若機遇來臨,恐難斬獲應得的好處。”
眾人聞,皆震驚地望向郭翔。
官場之上,建功立業談何容易?
這絕非單憑能力就能成事。
一個好漢尚需三個幫,豈有獨木能成林之理?
若要在一年內做出成績,免不了要四處求助。
那可是要欠下人情,甚至是天大的人情。
而人情債,有時最難償還。
但既然這番見解源自胡大老爺的”指點”,眾人心中自然多了幾分計較。
見眾人仍在沉思,郭翔繼續剖析程。”
”這套章程須得周全,行之有效。”
”不僅要貫徹洪武朝,更要延續至太子繼位。”
”這正是臣請太子到場的原因。”
”太子若明白制定此制的初衷,知曉其中關節。”
”將來即便要改動,也不至于越改越亂!”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