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主要之務,亦為商人、船長之責。”
“情報搜集,不過是其附帶之職。”
聞道衍此,胡大老爺若有所思地點頭。
“你所倒也有幾分道理。”
“看來你確是用心良苦。”
“但僅憑此,尚不足!”
“畢竟,錦衣衛專司此事。”
“豈能隨意擺弄幾下便超越錦衣衛之專業?”
道衍和尚聞,嘿嘿一笑:
“卑職之意,并非要與錦衣衛爭高低,而是卑職所想,或許與那些常規手段有所不同。”
今日所思,搜集情報固然重要,但賺錢收買關鍵人物更為關鍵。
待到時機成熟,憑借這些人,一旦需要,便能在異國他鄉挑起一場突如其來的叛亂。
聽道衍此,胡大老爺默然無語。
這和尚是否過于狠辣?
如此行事,豈不顯得我胡大老爺無能?
這也太失顏面了吧。
“道衍,你這做法,是否太過狠絕?”
“挑起叛亂,與搜集情報豈能相提并論?”
“這等壓力,常人難以承受!”
道衍聞,卻毫不在意,揮手笑道:
“胡爺多慮了。”
“屆時挑起叛亂的,乃是他們小國內部的自己人。”
“我大明作為上邦,不過是前去相助罷了。”
“我等有何過錯?”
“總不能因與我大明有友好往來、商貿關系的小國發生叛亂,我等便置之不理吧?”
“至于平定叛亂后所得利益,那也是他們小國貴族百姓仰慕我大明上邦,自愿獻上。”
聽著道衍這番“耳熟能詳”的話語,胡大老爺心中五味雜陳。
怎能不熟悉?
鷹醬不也經常這般行事?
難道道衍和尚早已悟透此道?
胡大老爺心中暗爽不已。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列強之心,吾亦有之”?
不過話說回來,此事若由大明所為,倒也并非不可。
畢竟大明如今獨步天下,無人能敵。
不僅是經濟與軍事的強大,文化亦然。
若依此計行事,成功有望。
事成后,文人必能以精妙筆法,將此事描繪得比鷹醬媒體更為專業。
他們撰寫史書,確有專長。
念及此,胡大老爺若有所思地點頭。
“既然你有此意,我便去見陛下。”
“他那里有不少專業人才。”
“策劃可由你來,實施則需他們。”
“他們出手,事情更易收尾。”
“別什么事都想著我們一個衙門解決。”
“我們是番邦外交司,別把錦衣衛的活也攬了。”
道衍聞,微微點頭,似乎只要事情能成,其余皆不重要。
人手何來,他并不在意。
對于此事,胡大老爺最終點頭應允。
對于道衍和尚的提議,胡大老爺其實頗為尷尬。
答應,顯得自己這上司太過無為。
畢竟,連這等驚天動地的大事都讓下屬辦妥了。
這多少顯得自己無能。
甚至,胡大老爺此刻還有些慶幸。
慶幸道衍前來尋求支持。
不然,他獨自一人便能成事。
到那時,此事傳出,胡大老爺豈不更失顏面?
另一方面,胡大老爺真心不愿卷入衙門的繁雜事務中。
前世已勞碌,此生還要重復舊路?
況且,以他如今的地位,堪比皇親國戚、開國功臣,再陷此泥潭,豈不是愚蠢至極?
于是,胡大老爺思量再三,覺得自己可以稍微參與,但具體事務還是交由道衍和尚去處理。
他自認不適合這種瑣碎細致的工作,實在太過耗神。
想到這里,胡大老爺心中一動,隨即吩咐道:
“人手方面,我近期會從陛下那里為你爭取。”
“你一方面要精心完善你的計劃,以免到時候丟臉。”
“另一方面,你也得仔細梳理我們衙門的各項情況。”
“畢竟,探子外出執行任務,最終還需番邦外交司的支持。”
“萬一探子在外一切順利,我們這邊卻出了紕漏,那可不行!”
“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
起初,道衍和尚還有些不以為然,但聽著聽著,他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事兒,似乎真的有可能發生。
道衍和尚深知人心難測,他最不相信也最想掌控的就是人性。
在他看來,胡大老爺提出的這種可能,如果不做周密防范,必然會成為現實。
衙門里的官吏,一旦得知此事,回去炫耀一番倒也無妨。
但若有人出錢打聽衙門事務,恐怕輕而易舉就能得知。
一旦前方無恙而后方番邦外交司出現問題,導致任務失敗,道衍將難以推卸責任。
念及此,道衍和尚按捺不住,匆匆向胡大老爺道別后,徑直趕往衙門。
他需整理衙門現有人事,并著手完善管理制度。既已決心行此險棋,便不能以常規約束官吏。
未料,胡大老爺望著道衍匆匆離去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
實則,胡惟庸深思熟慮后,認為將番邦外交司交予道衍和尚,乃上策。道衍熱衷于此,毫無心理負擔地算計小國,一心欲攪動他國風云。
最佳支持,莫過于將管理權直接賦予他,任其施展。
至于胡大老爺自己,則樂于旁觀,靜待其變。他好奇這位曾攪亂建文與永樂兩朝的大明妖僧,會將番邦攪動至何種境地。
東南亞尚不足為慮,遲早是大明囊中之物。大明若不禁海,發展海軍,周邊小國必納入其版圖。
此時代,無國際組織、五常等制衡力量。實力決定地位,手段強硬者話語權最大。
大明,在此時此地,東亞之巔,無懼任何挑戰。
胡大老爺真正期待道衍和尚施展手段之處,乃歐洲。
昔日,鷹醬與日不落帝國在史上留下霸權足跡,法蘭西于歐洲獨樹一幟……
而今,大明似欲重蹈他們之覆轍,踏上相似征途。
此景,甚妙!
胡大老爺之事暫息,然皇宮內卻未得安寧。
一場簡單體檢,因關乎老朱家,而變得非同小可。
坤寧宮內,平日威嚴的朱元璋,此刻如凡人一般,單衣加身,神色緊張地坐于床榻。
望著馬皇后略顯疲憊的面容,朱元璋心痛如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