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他仍不明白,為何惟庸一走,這些小家伙就都不愿學習了?
盡管他也承認,惟庸講得確實很好,論點深刻且細致。
但其他老夫子也并非平庸之輩。
能被朱元璋看重并請入宮中,他們的學識自然沒有問題,確有真才實學。
即便不講時政,單論典籍,他們也絕對能勝任。
然而,這些小家伙就是不愿學,絲毫沒有學習的意愿。
朱元璋為此十分煩惱。
他本想發怒,但到了大本堂后,卻發現情況不對勁。
以往,他只需板著臉走進來,哼一聲,小家伙們就會嚇得像鵪鶉一樣。
但現在,雖然他們都低下了頭,卻沒有一個人主動認錯。
顯然,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錯,甚至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
這讓老朱多少有些無奈和崩潰。
在老朱心目中,現今的胡大老爺,已超越了單純臣子的身份。
他更是自己正經的兒女親家。
老胡家的孩子教養有方也就罷了,自家的孩子也一門心思要拜胡大老爺為師,這豈不顯得自己無能?
明明孩子們對胡大老爺敬畏有加,即便是朱元璋故作姿態要懲罰他們,孩子們仍堅持己見。
總而之,就是要跟胡大老爺學藝,要上他的課!
面對此景,朱元璋愕然。
他簡直不知該如何與兒子們繼續交談,因為這局面確實讓他顯得很是無能。
老朱心態崩了!
他從沒見過孩子們如此堅決地要做一件事,更未曾料到他們會敢于與自己唱反調,而這一切皆因胡大老爺。
孩子們心系他人的感受,讓朱元璋頗為不悅。
通常,能成為皇子之師是莫大的榮耀。
可胡大老爺呢?
他跑了!
僅僅裝腔作勢地摔了一跤,他便徹底溜之大吉。
什么皇子之師,他根本不在乎,多看一眼都算是輸了。
就是這么一個懶到家的人,偏偏比他精心挑選的老師更出色、更吸引人!
這般情形,令朱元璋無以對。
望著那些雖略顯畏懼但仍咬緊牙關的兒子們,朱元璋無奈地嘆了口氣。
隨后,朱元璋沒有繼續強迫他們,轉身離開了大本堂。
不久,他抵達坤寧宮,直接向馬皇后提及此事。
“妹子,你說咱們該怎么辦?”
“惟庸已把官職辭得一干二凈,咱們總不能還去求他吧?”
“咱們好歹也是個皇帝!”
“賜人官職,那可是賞賜!”
“哪有賞賜還要咱們上門求著人家收的道理?”
“那豈不是讓朕這個皇帝顏面掃地?”
馬皇后見朱元璋一臉怒意,忍不住笑了出來。
“好了,重八,你在想什么呢!”
“你說的這都是什么話!”
“什么賞官不賞官的!”
“你以為,像惟庸這樣極有本事的人,會稀罕你一個官職?”
“歷朝歷代的皇帝,見到惟庸這等大才,哪個不是恭恭敬敬地上門請人?”
“劉備請諸葛亮都知道三顧茅廬呢!”
“你難道還不如劉備?”
朱元璋最受不了的就是激將法,哪怕明知是計,他也受不了。
男人嘛,誰不看重面子?
因此,朱元璋這倔強的性子,他會輕易松口嗎?
“誰說朕不如劉備了!”
“惟庸有才不假!”
“可他心思重、膽小如鼠!”
“你看看他,只不過當了個小官!”
“結果呢,仁彬和安慶剛成親,他就請假了!”
“哪怕知道他的傷病是假的,咱們也不得不先讓他在家躺著!”
“我這皇帝當的,竟至此境地,還想怎樣?”
“總不能把他當神仙供著吧!”
老朱這話一出,自己也滿心委屈。
何時輪到臣子對他指手畫腳了?
再看那胡大老爺,
表面膽小怕事,行事謹慎。
但朱元璋就是看不慣他那動不動就消極避世、溜之大吉、關門閉戶自得其樂的樣子。
其實,朱元璋不愿承認,他心生羨慕。
那樣的生活,他也曾向往。
只是,他這皇帝,直到最近幾個月有了內閣,才稍顯輕松。
以往,那真是夜以繼日地辛勞。
可即便如此,也比不上胡大老爺的逍遙自在。
他能不郁悶嗎?
馬皇后深知朱元璋的脾氣。
她太了解這家伙心里的小九九了。
但她也知道,對付這位夫君,只能順著來。
否則,他真會當場發火。
“重八,你別想著讓胡惟庸做官了,就當去看看親家吧!”
“正好,安慶也一個月沒見了,你去瞧瞧女兒,跟親家拉拉家常,這有何難?”
“難道你當皇帝,就當到不顧兒女的地步了?”
“安慶可是你的親閨女,我身上掉下的肉,你不能不管!”
見馬皇后語氣不對,朱元璋立刻就慫了。
說實話,他最怕馬皇后生氣。
畢竟,他們的感情深厚。
為了哄馬皇后,朱元璋再也不提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事了,直接拍胸脯保證。
“妹子,別急,我們即刻去惟庸府邸探望。”
“無需張揚,咱們微服前往即可。”
“理由現成的,探望咱閨女,順道看看生病的親家。”
“好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