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聞,連忙從地上躍起,雙手恭敬地接過朱元璋剛寫好的旨意,隨即轉身領命,匆匆步出殿門。
然而,剛跨出門檻,宋利的臉色便黯淡下來。
他心中暗自嘀咕,這差事恐怕棘手得很!
在朱元璋身邊侍奉多年的宋利,論起政治嗅覺,朝中大臣鮮有能及。
常與皇帝、重臣打交道的他,深知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在他眼中,那些外人眼中高高在上、如同神祇般的皇帝與重臣,實則都是有血有肉之人。
他們非但不神圣,反而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怪癖。
而此次頒布旨意與接旨的兩人,恰巧正是宋利心中脾氣最為火爆的兩位。
加之宋利此前曾親自探訪過胡府,雖只為刺探情報,但那次經歷已讓他深感不安。
因此,盡管宋利腳步匆匆地趕往胡府,心中卻并無把握。
果然,胡老爺聽完旨意后,眉頭緊鎖,面色凝重地對宋利說道:
“老宋,非是我不給陛下與你面子,但婚姻大事,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
如今我家小兒的親事已定,即將大婚,此刻突然降下賜婚旨意,這不是將我等兩家的聲譽與世俗禮法視為兒戲嗎?”
“請代我向陛下轉達,此事我無法遵從旨意。”
“老宋,你速速回去復命吧,我就不遠送了。”
罷,他徑自轉身離去。
宋利人望著胡大老爺那毫不留情的逐客之態,心中一陣無奈。
竟絲毫不給面子。
可他又能如何?
別看胡大老爺此刻看似平易近人,官職也不高。
實則,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大人物。
這種人一旦發起脾氣來,不理睬他這小小的內侍,他又能怎樣?
更何況,胡大老爺此次不僅是不理他,就連陛下的旨意也置之不理。
他除了乖乖回去稟報,別無選擇。
而且,他猜想陛下聽到匯報后,定會頭疼不已。
他急忙趕回禁宮,向朱元璋報告了此事。
果然,朱元璋大為震驚。
“胡惟庸竟敢抗旨不遵?”
“陛下,此事千真萬確,老奴怎敢妄?”
再次向宋利確認后,朱元璋煩躁地在殿內踱步。
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失策了!
他稍一思索便明白,胡大老爺正是因為上次陛下派宋利去試探他的態度,才有所警覺。
隨后,胡大老爺果斷行事,不顧一切,先將生米煮成熟飯。
反正,數日之后,胡家大少便正式成親,且會廣而告之。
到那時,朱元璋想怎樣折騰就怎樣折騰吧。
胡家是不會再接這個茬了。
說到底,這件事是朱元璋自己愚蠢地泄露了風聲。
朱元璋一想到此,便感到格外煩躁。
馬皇后恰逢其時,端了幾碟菜肴,悠然步入屋內。
望見朱元璋一臉煩躁,隨口問道:“重八,又碰上啥煩心事了?”
“別多慮,天大的事也得先吃飯!”
“快來用餐,我做了幾道你愛吃的。”
朱元璋煩躁地撓頭,最終坐到了桌旁。
見馬皇后親自端菜,不讓旁人插手,他終于忍不住開口,聲音低沉:“胡惟庸那小子,這幾日就要大婚了。”
“什么?”馬皇后一臉愕然,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嘆了口氣,重申道:“記得上次派宋利去胡府,說安慶看上了他家兒子嗎?結果這家伙,沒幾日就把兒子的親事給定下了,一兩天后就要成婚了。”
馬皇后愣愣地看著朱元璋,許久才嘆了口氣:“這么說,安慶的事,泡湯了?”
提到安慶公主,朱元璋更加煩躁,一拍桌子,怒道:“泡湯了又怎樣?咱閨女還愁嫁不出去?”
“胡惟庸那傻兒子要娶誰娶誰,咱再給安慶找個更好的!”
馬皇后瞪了朱元璋一眼,氣道:“安慶可是你親閨女,你就這么對她?你之前不是說胡家孩子挺好的,還說小月兒嫁過來是親上加親嗎?現在倒好,你是想讓咱閨女郁郁寡歡嗎?”
朱元璋聞此,神色立時萎靡。
他望向馬皇后,嘴唇蠕動,卻無以對。
畢竟,此事皆由他一手造成,實在難以開口。
更糟的是,午后安慶公主便得知了此消息。
這位情竇初開的小公主,首次遇到心儀之人,本以為婚事將近,不料轉瞬之間……
哎,意中人即將大婚,而新娘非她!
這怎能不讓小公主心碎?當即痛哭流涕,場面凄慘。
哭聲驚動了朱元璋與馬皇后。
見愛女淚如雨下,本欲息事寧人的朱元璋愈發不悅。
他對自己先前的做法有所不滿,同時對急于為子完婚、以防公主下嫁的胡大老爺也心生怨氣。
極為不滿!
哼,咱稍稍試探,你就如此急不可耐地為子定親?
咱是那般可怕之人?
朱元璋倔脾氣上來,全然不顧后果。
此刻的他,早已忘卻當初對此事的忌諱。
此刻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胡大老爺樂意與否,都必須設法讓自家閨女風風光光地嫁過去!
此事,能成則成,不成也得成!
否則,他朱元璋這皇帝豈不徒有虛名!
想到此處,朱元璋在女兒面前拍胸脯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