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怎地一不留神,咱的名聲竟傳至宮中?
要知道,胡大老爺先前在醉風樓已聲名顯赫。
那里的姑娘們,不知有多少如今對如詩、宛如羨慕至極。
如今倒好,連宮中的女子也惦記上咱了?
嘖嘖,沒辦法,誰讓咱魅力非凡。
罷了,反正咱又未在宮中招惹誰。
些許名聲而已,何足掛齒。
有那閑工夫,不如回府自得其樂。
這不,沒走多遠便回到了胡府。
剛帶著桂花、桂枝進門,胡惟庸便瞧見正欲溜走的胡仁彬。
“逆子,往哪兒逃?”
這句話胡大老爺脫口而出,實乃習慣使然。
胡仁彬此刻也頗為尷尬。
作為家中的嫡長子,他的生母乃是胡大老爺的原配。
正如胡大老爺先前在馬車中所,早年便已過世。
一直以來,胡大老爺未曾再娶。
也就是說,胡府如今并無正經的當家夫人。
而胡大老爺的繼承人,唯有胡仁彬一人。
對此,胡仁彬心知肚明。
說白了,胡仁彬比起他那些二代朋友,簡直幸福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他根本不用費心思去爭寵、搶繼承權。
但凡事有利有弊。
這不,胡大老爺如今“解放天性”后,接連不斷往府里帶新人。
胡仁彬感到很是尷尬。
這些女子比他年紀小也就罷了。
關鍵是,他親眼目睹自家老爹沉迷女色的樣子,這場景實在讓人難堪。
然而,胡大老爺對此毫不在意。
他順手召來胡義,吩咐他安排桂花、桂枝住下,添置生活用品,還安慰了姐妹幾句。
隨后,胡大老爺看著胡仁彬,一臉嚴肅地問道:
“你那紅薯種得怎么樣了?”
“你得記住,這才是你將來安穩過日子的根本。”
“等咱倆都不在了,家世、圣眷都沒了,你得靠自己的功勞活下去。”
胡仁彬現在懂事多了,認真答道:
“目前來看,兒子照顧得還不錯!”
聽到這,胡大老爺眉頭一揚。
“喲,你這么一說,咱還真有點興趣了。”
“行,那咱們去看看!”
“看看你究竟干得怎么樣!”
說完,他率先走向后院,對那地方他再熟悉不過了。
畢竟他之前種土豆時,在那待了不少時間。
胡仁彬苦笑著嘆了口氣,趕緊快步跟上。
來到紅薯地,胡大老爺仔細查看了一番,發現那逆子照顧得確實不錯,都快成熟了。
見老爹沒發火,胡仁彬也放松了不少!
(本章完)
------------
“嗯,你這小子照顧得似乎還不錯!”
胡惟庸這話一出,胡仁彬立馬松了口氣。
沒挨罵沒挨打,真是太好了!
胡惟庸暫時顧不上胡仁彬。
他小心翼翼地走進田里,蹲下身子,仔細查看紅薯的葉片和根莖的生長狀況。
胡大老爺成功培育出土豆良種,憑借前世積累的知識,心中自有幾分把握。
前世閑暇時,胡大老爺常在b站瀏覽視頻。
除了那些活力四射的姐,他尤其鐘愛各種稀奇古怪的科普內容。
雖然這些知識看似毫無用處。
但他總會在評論區留下一句“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卻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當時只覺得有趣,無論是知識本身,還是up主生動的講解方式。
原本枯燥的內容被賦予了趣味性。
不知不覺中,一些看似無用的知識竟被牢牢記住。
如今看來,知識終究是知識。
它或許暫時無用,或許顯得滑稽。
但它始終是正確的,或許某天會悄然派上用場。
胡大老爺曾因此感慨過。
若非身處這個時代,無法體會獲取知識是何等艱難。
認字、、斷句、解析……
盡管后世無數人批評儒學陳腐、酸腐。
也有許多人指責儒家打壓、摧毀了華夏工藝,將其視為奇技淫巧而斷送傳承。
這話對嗎?
當然對!
但在這個時代,卻未必如此!
因為,看似陳腐的儒家,卻是千年來中原大地上唯一踐行“有教無類”的學派。
無論你是奴隸、農戶、商賈,還是番邦、異族……
只要你想學,總能找到愿意教你的人。
當然,不同的人傳授的內容和水平可能有所差異。
但絕不會有大儒站出來反對教學。
反觀那些手藝人,無論是頂尖的木匠、鐵匠,還是機關術、建筑等。
傳男不傳女、學藝先學人、師傅藏一手……
太多陳規陋習束縛其中。
關鍵是,這種傳承方式,如何將技藝延續下去?
你不僅為自己設下門檻,一旁還有占據天下大勢的儒家在指責奇技淫巧。
這一切,或許機緣巧合,又或許是必然,最終演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網絡世界的便利性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海量的知識、經驗和資源,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每個人眼前。
無論是為了謀利、成名,還是純粹傳播知識的學者,都不得不絞盡腦汁地將知識包裝得更具吸引力。
若是這個時代的人得知這一切,恐怕會驚愕不已——知識怎能如此“輕浮”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