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昂著頭,想也不想地回答:“自然是仰賴陛下天威,將士用命,三軍同心!”
“說得好。”陳平川點了點頭,“那我再問你,將士們用的是什么?是燒火棍嗎?是你們這些御史的嘴皮子嗎?”
“這……”張柬之頓時語塞。
“是神威大將軍炮,是神行半自動步槍,是龍興二式蒸汽鐵甲車!”陳平川的聲音,陡然拔高,在大殿中回響,“這些,在你們眼中,是不是奇技淫巧?”
“臣……臣不是這個意思……”張柬之的額頭上,滲出了冷汗。
“你就是這個意思!”陳平川毫不留情地打斷他,“你們這些讀圣賢書讀傻了的腐儒,總覺得只有之乎者也,才是高尚的學問。在你們眼里,那些推動帝國前進的工匠,那些為我們打造出利器的格物院院士,都是下等人!”
“朕今天就把話放在這里!”陳平川站起身,目光如電,掃過殿下每一個文官的臉。
“時代,變了!”
“未來的國與國之爭,不僅僅是兵力之爭,更是技術之爭!誰掌握了更先進的技術,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你們口中的奇技淫巧,才是未來這個國家,真正的立國之本!”
“朕設立理工學院,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在大夏,工匠,不再是末流。憑技術吃飯,一樣可以光宗耀祖,封妻蔭子!”
“誰再敢在朕面前,說什么奇技淫巧,本末倒置,就別怪朕,讓他回家抱孩子去!”
一番話說得是擲地有聲,整個武英殿,鴉雀無聲。
張柬之面色慘白,跪在地上,不敢再多半句。
首輔趙康,看著盛怒的皇帝,心中一嘆。
他知道,陛下心意已決,再勸無益。而且,仔細想想,陛下說的話,句句在理。若無格物院的那些“奇技淫巧”,大夏焉有今日之強盛?
“陛下圣明,老臣……附議。”趙康躬身說道。
有了首輔表態,其余的文官,哪里還敢有異議,紛紛跪倒附和。
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大夏皇家理工學院的籌建工作,在皇帝的親自督辦下,以驚人的速度展開。
短短三個月,一座占地千畝,風格迥異于傳統書院的嶄新學府,就在京城西郊拔地而起。這里沒有飛檐斗拱,沒有雕梁畫棟,有的是一排排寬敞明亮的磚石教室,和一座座高聳入云的煙囪的實驗工坊。
學院的招生,更是打破了常規。不問出身,不看門第,只要是通過了數學和物理兩門基礎課考試的寒門子弟、工匠學徒,皆可入學。
一時間,天下震動。
無數被科舉拒之門外的讀書人,無數在底層苦苦掙扎的工匠,仿佛看到了一條全新的,通往上層的康莊大道,紛紛涌向京城。
開學典禮那天,陳平川親臨現場。
他沒有講什么之乎者也的大道理,而是直接走進了物理學的課堂,給第一批三百名新生,上了開學第一課。
“今天,朕不跟你們講大道理。朕給你們看個東西。”
陳平川讓太監抬上來一個巨大的玻璃水缸,和一個底部有閥門的鐵桶。
他先讓人將鐵桶灌滿水,然后用一根皮管,一頭連接鐵桶底部的閥門,一頭放入空著的水缸。
“你們說,朕打開這個閥門,水會從鐵桶,流進水缸嗎?”
學生們面面相覷,都覺得皇帝這個問題,有些過于簡單了。
“水往低處流,這是常理。鐵桶的位置比水缸高,水自然會流過去。”一個膽子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
“說得好。”陳平川笑了笑,打開了閥門。
果不其然,水順著皮管,嘩嘩地流進了水缸。
“那如果,”陳平川說著,讓人將水缸抬高,位置超過了鐵桶,“現在,朕再打開閥門,水還會流嗎?”
“自然不會了。”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陳平川卻神秘一笑,他拿起皮管的另一端,放進嘴里,用力一吸,然后迅速將管口按進高處水缸的水里。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鐵桶里的水,竟然順著皮管,源源不斷地,向上流進了水缸里!
“這……這是妖法?”
“水怎么會往高處流?”
整個課堂,一片嘩然。學生們的世界觀,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這不是妖法。”陳平川的聲音壓過了所有的議論,“這叫虹吸原理。它的背后,是大氣壓強在起作用。”
接著,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語,向這些對現代科學一無所知的學生們,解釋了什么是大氣壓,什么是壓強差。
一堂課下來,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
他們從未想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后,竟然隱藏著如此深奧的,可以被計算和利用的規律。
這比圣賢書里的微大義,要有趣得多,也直觀得多!
陳平川看著臺下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心中充滿了欣慰。
這就是他想要的新血。
一群不被傳統思想束縛,敢于質疑,敢于探索的年輕人。他們,才是大夏帝國,未來的希望。
課程的設置,也完全由陳平川親自拍板。
他將自己腦海中的現代理工科知識,分門別類,拆解成最基礎的講義。
《基礎力學》講的是牛頓三大定律,《蒸汽機原理》講的是熱力學,《基礎化學》講的是元素周期表……
雖然這些知識,在他看來,只是初高中的水平,但在這個時代,卻無異于天書。
為了讓教學能夠順利進行,他還特地將年事已高,精力不濟的工部尚書全伯,請來擔任理工學院的第一任名譽院長。
格物院的具體研發工作,則徹底交給了全伯最得意的弟子,吳墨。
御書房內,陳平川、全伯、吳墨,三人正在商議著格物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陛下,如今我大夏的蒸汽機技術,已是獨步天下。無論是軍艦,還是鐵甲車,都已全面換裝。下一步,我們是否應該繼續在蒸汽機上,深耕細作?”吳墨問道。
“不。”陳平川搖了搖頭,“蒸汽機的體積和效率,已經快要接近極限了。未來的動力源,不在于燒水,而在于燒油。”
他從御案上,拿起一張自己親手繪制的圖紙,遞給吳墨。
“這是朕構想的一種新式發動機,朕稱之為‘內燃機’。它通過在密閉的氣缸內,點燃油料,產生爆炸,推動活塞做功。它的體積更小,爆發力更強,效率也更高。”
吳墨和全伯,湊在一起,看著圖紙上那精巧復雜的結構,眼中都放出了光。
“氣缸,活塞,曲軸,火花塞……陛下,這……這簡直是天才的構想!”全伯激動得胡子都在顫抖。
他搞了一輩子機械,一眼就看出了這內燃機的巨大潛力。
“全老不必激動。”陳平川笑道,“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構想。如何將它變成現實,就要靠你們格物院了。朕給你們定個目標,兩年之內,朕要看到第一臺可以穩定運行的四缸內燃機樣機。”
“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命!”吳墨鄭重地接過了圖紙,也接過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還有這個,”陳平川又拿出一份圖紙,“這是改進型的電報系統。現在的電報,傳遞消息,還是靠收發員的耳朵去聽長短音,效率太低。朕設計的這個系統,可以將長短音,直接轉化為紙帶上的符號,朕稱之為‘莫爾斯電碼’。這樣一來,信息的傳遞和記錄,會更加精準和快捷。”
“朕要求,半年之內,建成從京城,到北境都護府莫斯科,再到南洋都護府河內的實時通訊線路。朕要知道,帝國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都能在第一時間,傳到朕的耳朵里。”
一道道命令,從陳平川的口中發出。
內燃機,代表著陸地動力的革新。
電報網,則代表著信息傳遞的革命。
他要做的,就是在西方列強還在蒸汽時代蹣跚學步的時候,將大夏,直接帶入內燃機和信息時代!
他要讓那些追趕者,絕望地發現,他們和東方巨龍之間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被拉得越來越大。
理工學院的大門外,第一批新生,在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后,三三兩兩地走了出來。
他們臉上帶著疲憊,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還在熱烈地討論著課堂上的內容。
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他們面前,緩緩展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