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作戰,常因隊官、將領陣亡,手下兵士群龍無首、軍心渙散。
據袁飛說,這種事經常發生,去年與韃子廝殺時,就因一個什長戰死,整隊人亂了陣腳,前年副將被射殺,軍心渙散,差點丟了陣地。
這弊端,必須根治!”
秦大壯與王鐵山皆是沙場老將,對此深有體會,紛紛點頭。
秦猛隨即道出心中謀劃:“我想推行‘三三制’,再配套一套擢升體系。
朝廷的規制咱管不了,但鐵血軍寨要讓兒郎們看到奔頭——只要敢打敢拼,就有機會當上官!”
他俯身在案上畫出編制圖譜,逐條詳解:“基礎編制仍按五人一伍,保留兵卒熟悉的架構。
三伍為一什,什長統十五人,增設一名副手。
三什為小隊,統五十人,增設隊長,兩名隊副。
三小隊為中隊,隊將帶一百六十五人,配三名隊副,一人管后勤,一人主訓練、一人主作戰。
三中隊為一部,部將統五百人,配警衛小隊,設六名副官,分管練兵,偵察、后勤、兵器、傷員救治與陣形指揮。”
王鐵山眼睛一亮,拍著大腿道:“如此一來,就算主將出事,副手能立刻頂上去,隊伍不會亂。
“沒錯,這樣一算下來。”秦大壯掰著指頭數:“多了幾十個職位,兄弟們打仗更有勁頭了!”
秦猛繼續補充:“訓練時還能臨時設小組組長,讓新兵跟著老兵學,時常把隊伍打亂重練,既練了配合,又能選出可用之才,一舉兩得!”
三人又細議補漏,敲定軍功評定標準:斬殺一名韃子兵記一功,繳獲戰馬記三功,守住陣地記五功。值班,巡邏等都會有軍功累積。
晉升需軍功數達標,想要成為隊將,要經同隊兵士舉薦、上官考核,確保選出來的都是能打仗、能帶兵的硬漢子。
商議既定,秦猛即刻傳李恒過來,命他起草公文,將編制、軍功、晉升渠道等一一列明。
措辭清晰直白,讓識字不多與不識字的兵士都能看懂。
未過半個時辰,這份告示便貼滿了各軍營的轅門、營房外墻。
此時正值一輪訓練,休整,兵士們紛紛圍攏過來。
識字的兵卒大聲念誦,不識字的人湊在一旁聽。
很快,軍營炸開了鍋。
“天爺!這一下多了幾十個職位!”
“俺要是能當上隊正,家里老娘也能跟著享福了!”一個滿臉風霜的老兵攥著拳頭,眼中閃著光。
“可不是嘛!以前總覺得這輩子就是個大頭兵,現在只要殺韃子、好好訓練,就能被提拔!”
幾個新兵蛋子興奮地議論著,年輕的臉上滿是憧憬。
就連往日里少數消極的兵士,此刻也湊過來仔細聽,嘴角漸漸揚起笑意,因為有了希望。
不多時,訓練哨聲尖銳響起,兵士們一改往日的拖沓,個個昂首挺胸,跑步集合的腳步聲整齊。
隊列中,喊殺聲比往日洪亮數倍。
揮刀、刺槍的動作也格外有力——人人都想在訓練中好好表現,殺敵立功,搏一個前程。
秦猛正在翻開賬本查看,見近日糧草消耗平穩,新一批冬衣也已分發到位,流民信息資料……
突然間,營中震天的喊殺聲傳來。
他覺得這聲音比以往更有氣勢,再抬眼望向窗外,漫天風雪不知何時小了些。久違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雪地上,映出一片耀眼的白光。
“第一場雪,是要停了嗎?”
他嘴角勾起一抹淺笑,指尖輕輕敲擊著文冊上“三三制”的字樣,眼中卻閃過一絲凝重!
雪停,是契丹、女真環伺的壓力,是冬日邊塞的生存危機。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