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越說越氣,“貧道無奈,只得取出盤古幡,準備與他分個高下。”
他抬起頭,望向天外,手指掐算了幾下,隨后開口笑道:“罷了,不說這些陳年舊事。道友若還在此處安坐,恐怕靈山就要失一位過去佛了。”
“此時的斬仙臺上,勝負將分。你那好徒弟的棒子,可沒什么分寸,再耽擱片刻,燃燈怕是真的要隕落當場,屆時因果糾纏,又是一樁大麻煩。”
提及燃燈,元始天尊面上那因被道祖壓制而生出的憤懣,忽地就散了,轉為一種難以喻的玩味神情。
“他在那斬仙臺上,為了維護佛門顏面,與你那關門弟子以命相搏,為了一樁與自已不相干的因果,險些賠上了金身性命,你說,這又是何苦來哉?”
“當年他投身西方,真的是尋了個好造化。”
菩提聽著他的陰陽怪氣,面上卻無波瀾。
他既不反駁,也不贊同,只是靜靜地坐著。
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眸,垂了下去,看著石桌上被風吹落的一片菩提葉。
葉脈清晰,邊緣已有些許枯黃,正應了那榮枯有時,萬法無常之理。
元始天尊見他不接話,也不著惱,自顧自地品著茶,等著他的下文。
許久,久到院中的風都停了,菩提才有了動作。
他伸出手,將那片落葉拈在指間,聲音低沉,卻非回答元始的問題,反是問了一句毫不相干的話。
“道兄可知,貧僧當年,為何要給那猴頭取名‘悟空’?”
元始天尊一滯,抬眼看他,有些不明所以。
菩提也不看他,只凝視著指尖的葉片,陷入了遙遠的回憶之中。
“‘悟’者,覺也,明也。‘空’者,萬法之本,諸相之源。”
“貧僧為他取這個名字,明面上,是望他能勘破我執,證得真空,將來好全了那一場西行功德,得一個正果。”
他說到此處,唇角勾起一抹極淡的自嘲。
“可今日,聽道兄說起這些紛爭,貧僧才猛然驚覺,那不過是自欺罷了。”
他將那葉片翻轉過來,看著它背面的紋路,目光悠遠。
“那猴頭雖是天地靈石所化,生性頑劣跳脫,可他上山求道之時,那份誠心,那片赤子之心,卻是貧僧座下諸弟子中最為難得的。”
“我見他天資聰穎,又憐他了無牽掛,心中便生出了真正的師徒情分。”
“貧僧那時便已從天機中窺見他未來的劫數。”
“貧僧心中不忍,卻又無力更改天數。”
“我盼著他能真的‘悟空’。不是佛理上的空,而是發自內心地,將那爭強好勝之心,將那攪亂乾坤的念頭,都看空了,放下了。”
“我盼他能悟得,這三界浮名,神通法力,終究是鏡花水月。”
“不若回他的花果山,與猴子猴孫為伴,看日出月落,品山果清泉,逍遙自在地過完這一生。”
“貧僧傳他筋斗云,盼他能跳出這三界是非;逐他下山,是盼他能遠離這因果漩渦。”
“誰知,終究是癡心妄想。”
“他悟了神通,悟了變化,卻唯獨沒有悟我最想讓他悟的那個‘空’字。”
他緩緩松開手指,那片菩提葉便悠悠然飄落回石桌之上。
“如今想來,何其可笑。貧僧身為圣人,竟也會動這等凡俗念頭,妄圖用一個區區名號,去與天數相爭。”
“終究是,誤了他,也誤了自已。”
話音剛落,先前那名通報的道童又匆匆從洞外走了進來,躬身行禮:“啟稟祖師,洞外來了一個凡人,名叫陸凡。他已在山門外長跪了數日,風雨不動,說是定要求得仙緣,拜祖師為師。”
元始天尊聽了,站起身來,對著菩提拱了拱手:“既然道友有客至,那貧道也該告辭了。今日叨擾許久,改日再來與道友品茶論道。”
菩提亦起身還禮:“道兄慢走。”
元始天尊的身影化作一道清光,消失在院中。
菩提靜立片刻,目光穿過洞府,落在那跪于山門之外,衣衫襤褸卻脊背挺直的身影上。
孽徒啊......
他心中那塊壓了許久的巨石,終究是沒能繞開。
他轉過身,對那道童吩咐道:“讓他進來罷。”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