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愈發激烈。
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仙,忍不住捋著胡須,眼中現出幾分看好戲的神情。
在座的諸位仙家,哪個當年沒吃過這猴子的虧?
哪個沒領教過這位齊天大圣的手段?
被他打上門來,或是被他搶了法寶,或是被他毀了洞府,哪個不是一肚子苦水?
這猴子,就是一根不講道理的攪屎棍,誰沾上誰倒霉。
這些年來,佛門東渡,聲勢浩大,隱隱有壓過天庭道門一頭的趨勢。
靈山上的那些佛陀菩薩,個個寶相莊嚴,說起話來滿口的慈悲與禪理,總透著一股高高在上的意味,讓天庭的這些老神仙們,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如今,這根最不講道理的棍子,終于捅到了佛門的身上。
而且,還是捅在了燃燈古佛這尊老牌大能的身上。
看著燃燈古佛那有些鐵青的面色,和袖中微微顫抖的手,不少仙神的心中,竟是升起了一股莫名的快意。
“該!該!”有神仙在心中暗道,“讓你們佛門也嘗嘗這猴頭的厲害!”
一時間,眾仙交頭接耳,語之間,皆是看好戲的意味。
斬仙臺上的氣氛,變得愈發微妙起來。
孫悟空這石破天驚的一棒,給眾仙神心頭帶來的那份震撼,遠非方才楊戩獨戰文殊普賢可比。
說起這位清源妙道真君,在座諸仙,誰不敬他一聲二郎神?
可這敬重之中,卻也隔著一層遙遠。
楊戩的威名,是立在封神大戰那段古老的歲月里的。
那場驚天動地的殺伐,于如今的天庭而,早已是塵封的典籍,是說書人嘴里的故事。
在場的許多神仙,當年不過是初出茅廬的晚輩,或是尚未得道的精怪,未曾親眼見過他如何力斬群妖,肉身成圣。
他們所知的楊戩,是玉帝的外甥,是灌江口的顯圣真君,是一位聽調不聽宣的孤高上仙。
他的強大,是一種記載于功勞簿上的強大,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強大。
眾仙雖知他厲害,卻不知他究竟有多厲害。
是以方才見他竟能與兩位大士斗個旗鼓相當,心中雖驚,卻也只是對一樁傳聞的印證,驚的是“原來他竟有這般本事”。
更何況,封神舊事里,那些真正攪動乾坤,令圣人都要側目的大能,亦非少數。
便說那三霄娘娘,一陣九曲黃河,便將闡教十二金仙削去頂上三花,打為凡俗,那是何等翻天覆地的手段?
比起那等威勢,楊戩的戰績,雖也輝煌,卻終究未到那般駭人聽聞的地步。
可這猴王,卻全然不同。
他那大鬧天宮,于在場許多仙家而,便如昨日之事,那份切膚之痛,至今記憶猶新。
封神大戰之后,三界初定,天庭新立,正是百廢待興,也是諸事平順,眾仙百無聊賴,手癢難耐之時。
許多仙家都是從那場大戰中廝殺出來的,一身的本事無處施展,骨子里的那份好勇斗狠,被天規玉律壓著,正沒個宣泄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