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佛祖?”觀音的眼神動了一下,潮音洞內的空氣也隨之停滯了片刻。“佛祖有何吩咐,請講。貧僧若知曉,定會如實相告。”
“佛祖的第一個問題是:還沒有聯系上那位圣人嗎?”
洞內一片寂靜,只有遠處的海潮聲隱約傳來。
觀音菩薩沉默了許久,最終輕輕搖了搖頭。
“難。”她吐出一個字,然后才緩緩解釋起來,“自從封神一戰后,道祖為免圣人爭斗再毀天地,便將諸位圣人的本體都帶去了紫霄宮外的道場修行。留在三界之內的,不過是他們斬出的三尸化身,或是隨手點化的一道虛影。”
“這些化身,行蹤飄忽不定,心念一動便可遨游諸天。除非他們主動現身,否則,任你神通再大,也尋不到半點蹤跡。”
“如今三界,除了太清道德天尊與西天接引佛祖偶露行跡之外,另外幾位,幾乎從不現世。你想見他們,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們想見你。”
羅漢靜靜地聽著,這些道理他隱約也懂,但從觀音口中說出,更讓他感到了那份無力。
觀音的目光投向洞外,穿過紫竹林,望向了無盡的南海。“尤其是那位。他本就是諸圣之中最隨心所欲的一個。”
“當年,他收下那只石猴,本意或許只是順應天數,為西行之事布下一顆關鍵的棋子。”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當時山下跪著多少求仙問道的生靈,其中不乏天資聰穎、心性沉穩之輩。可他偏偏誰都看不上,獨獨對那只天生地養的猴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都說圣人無情,斷絕七情六欲,視眾生為芻狗。可他在教導悟空的時候,是真的動了情。他把那只猴子,不單單看作一個弟子,甚至看作了自已的孩子。那種喜愛,是裝不出來的。”
羅漢的臉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佛門中關于那段往事的記載,語焉不詳,只說孫悟空學藝有成,被師父趕下山。
“正因為這份喜愛,這份動了真情的在乎,才讓他后來的舉動,完全與最初的計劃背道而馳。”
觀音繼續說道,“他將悟空逐出師門,并且立下重誓,永不相見。這并非絕情,而是他的一種保護。他害怕再見悟空,害怕自已的情感會再次干擾天數,更害怕看到悟空未來注定的劫難。”
“所以,后來悟空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乃至西行路上數次生死一線,他都沒有再出現過。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一位俯瞰萬古的圣人,竟會因為對弟子的愛,而選擇永遠的逃避。
“陸凡在西牛賀洲造的事端,雖然讓我們有些麻煩,但在那位眼中,恐怕連讓悟空當年拔下一根毫毛的分量都不到。這種小事,遠遠不足以讓他出面去天庭與如今已成斗戰勝佛的悟空對峙。”
羅漢聽到這里,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大士,既然如此,那為何......為何那位會收陸凡為徒?還是關門弟子?”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也是整個佛門都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一個來歷不明,行事乖張,修為淺薄的人仙。
一個動了真情,為了躲避舊徒而藏匿萬古的圣人。
這兩者之間,怎么會扯上師徒關系?
觀音菩薩閉上了眼睛,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貧僧也不知道。”觀音坦然承認,“這件事,就是一個爛賬。世尊也想不通,那位為何會做出如此選擇。他收下悟空,是順應天數,卻又因情而違背了計劃。如今他收下陸凡,我們甚至不知道這究竟是順應了哪門子的天數,又或者,是他又一次的隨心所欲。”
“想必,這也是他至今不愿意與靈山聯系的真正理由。”
羅漢躬身,深深一拜:“多謝大士解惑。貧僧明白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