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古人都沉默了。
“削發令”,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命令。
不關乎賦稅,不關乎土地。
只是簡簡單單剃個頭發而已。
可是,這對于漢人來說,剃發就等同于要在大清的管制下屈辱的活著。
這對于漢人來說,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奴役與控制。
清政府正是通過此法,快速對漢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篩選。
那些反抗、不愿剃發的人,被清政府視為潛在的威脅,直接殺死。
而那些選擇順從的人,則是能活下來,成為清朝的臣民。
各朝古人心情頓時沉重無比。
好一招誅心之法!
......
統治技術的第二招,就是制衡術。
人心,是浮動的。
服從性測試,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
如何讓萬民長久順從,坐穩船長的位置,是每一代清朝皇帝窮極一生都要鉆研的終身課題。
于是,就形成了兩撥重要的水手,一撥叫滿八旗,一撥叫漢臣。
大副和二副互相牽制,彼此制衡,共同監視乘客,防止暴動。
如此這般,船長才能在指揮室里愉快地喝咖啡。
......
各朝皇帝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門道。
這是通過分化權力、構建監督體系、利用滿人和漢人的矛盾以及制度設計等種種手段,來實現對朝堂、對民間、對地方,甚至于皇族內部的精準制衡。
如此一來,既能鞏固皇權,又能維持大清的穩定。
此時,他們都在感嘆。
清朝皇帝,好一個操盤手!
......
這里多說一句,你以為的清朝,是一幫皇室老頑固閉關鎖國。
實際上的清朝,是舉全國之力,不讓老百姓和外界有所接觸。
但實際上,皇家和外面交流可頻繁了。
康熙和路易十四,就是筆友。
......
各朝古人有些不認同這個觀點。
皇室老頑固狂妄自大,自認為是天朝上國,才閉關鎖國沒錯。
舉全國之力,不讓老百姓和西方先進的思想有接觸也沒錯。
曾經的清朝,確實和西方交流很是頻繁。
不止康熙河路易十四是筆友。
乾隆和路易十六也是筆友。
但這一切截止于,乾隆收到路易十六被人民推上了斷頭臺為止。
乾隆害怕了,害怕清朝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害怕清朝的皇帝也會如路易十六那般身首異處的下場。
但即便如此,乾隆依舊是自負,他能牢牢控制大清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