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雨
天幕繼續播放。
與其說是人工降雨,不如說是人工增雨。
因為它并不是憑空就制造出雨水來,而是在有降雨的條件下,讓雨提前降下,并使降雨量增加。
一般來說,當空氣中的云層厚度超過2000米,其中雖無冰晶存在,但卻蘊含了大量的水汽。
同時在云層周邊還有著源源不斷的水汽流入以作補充,那么這樣的云層便具備了實施人工降雨所需的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只需向云層中撒播催化劑,促使水汽凝結成雨滴,便可以成功實現人工降雨。
那么,像這種催化劑基本都有哪些呢?
常見的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在冷云中使用中的成核劑。
冷云的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充足,但如果內部冰核的數量或者濃度不夠的話,則無法產生降水。
于是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能大量產生凝結核的碘化銀等來補充冰核。
第二種則是用于暖云中的制冷劑。
暖云的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上,利用干冰等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從而凝結水氣。
至于最后一種就是像鹽粒、尿素這種稀釋劑。
它可以吸附云層中的水分,使其變成較大的水滴,加快其掉落的過程。
這些催化劑被加裝在飛機尾部、炮彈內部或者煙爐里面,通過飛機播撒、炮彈發射或者地面煙爐燃燒等方式散播在空中,以此帶來增雨的效果。
......
“原來炮彈中裝填的是催化劑。”
“讓云朵中的小水滴不堪重負,落下來變成雨滴!”
“聽著好有道理,但是大唐還是做不到啊!”
“干冰、碘化銀、尿素這些,朕都不知為何物啊!”
李世民傻眼了。
這些多種類的催化劑,他就猜出來鹽粉是鹽了。
可是鹽在大唐極其昂貴,而且稀少。
就算大唐有那技術能飛天或是造出炮彈,也沒有鹽粉可撒。
更何況,炮彈,發射炮彈的玩意以及飛機。
大唐可是一個都造不出來!
......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下雨,有時也會需要天空無雨。
那么有沒有相應的人工減雨技術呢?
說到底,還真有。
不過,它更像是人工增雨的一種變形。
要想一個地區某一時間段不下雨,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就是通過人工增雨讓雨先下下來。
另一種就是在云層中過量播撒催化劑,這樣產生的冰核多了,每個冰核所吸收的水分就會變少,重量不足,自然就不會降落成雨了。簡單來說,就是讓雨下不下來。
例如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時,華夏就通過人工干預達到了消雨的目的。
為了不讓雨水影響開幕式的舉行,工作人員通過飛機對所有有降雨可能的云團進行消雨播撒催化劑作業,甚至利用火箭彈將云體打散,實現攔截雨水的效果。
據統計,當時共進行了20輪攔截作業,累計發射火箭1104枚,從而保障了舉世矚目的開幕式的順利進行。
......
永樂年間。
“不僅可以實現人工降雨,還能實現人工消雨。”
“華夏后世也太讓人不可思議了吧!”
“那華夏后世豈不是還能解決洪澇災害了?”
朱瞻基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