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這話,賈詡眼中閃過一抹詫異。
他設身處地的帶入了一下鄴城的局面,若是自己處在鄴城局面,他恐怕只有一條路可選,那就是——跑。
眼下他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幾分好奇,好奇潘鳳究竟有何妙計:
“溫侯,在下斗膽詢問潘將軍究竟提出了何妙計?”
呂布輕笑一聲:“空城計。”
這是他留給潘鳳的錦囊妙計。
直接原汁原味的抄襲了大漢王朝最后一位名傳千古的丞相(不姓曹)的著名計謀,空城計。
當然,現在的諸葛亮還在瑯琊郡當他的世家公子讀書呢,沒法告呂布的侵權。
也許幾十年后,諸葛亮會發出靈魂感慨:
“不知道為什么,我感覺我一直活在呂布的影子里。”
但這都是后話,現在不重要。
呂布也沒指望潘鳳一定能用空城計忽悠住張燕聯軍。
忽悠住了最好,忽悠不住他也沒什么損失。
啊,唯一的損失可能是潘鳳。
當然,這種‘無雙上將’損失就損失了,呂布也不心疼,頂多是之后寫血書的話要換個人放血了。
呂布跟賈詡簡單講解了空城計。
聞,賈詡沉默片刻,才凝聲開口:
“潘鳳將軍…對溫侯當真是忠心耿耿。”
在賈詡看來,這計策確實有成功概率,但風險同樣很高,一旦被識破,潘鳳當場就得沒。
反正他即便想到這種計策,也不可能自己去實施的。
對賈詡來說,出來當謀士無非是混一口飯吃,玩什么命啊!
什么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事在他這更不可能,畢竟再怎么忠心,你死后也進不了人家祖墳不是?
當然,此刻鄴城城頭上的潘鳳不知道賈詡心中所想,如果他知道的話,一定會大聲哭喊!
“這不是我的計策啊,都是溫侯讓我干的!”
“如果有的選,我潘鳳打死也不能選這么大風險的計謀啊!”
……
此刻的鄴城城下,十萬聯軍中,一騎快馬奔至張燕身旁。
來者是一個年少氣盛的青年小將,乃是張燕之子張方。
“父親!”張方指著洞開的城門,語氣帶著按捺不住的急切:“那呂布如此托大,竟敢大開城門!就算他在城內設下埋伏,又能有多少人馬?難道還能比我十萬大軍更多不成?”
“此刻城門未閉,正是天賜良機!若等他反應過來,升起吊橋,緊閉城門,我等再要攻城,不知要枉費多少兒郎性命!”
“倒不如趁現在,一鼓作氣殺進去!難道還怕他呂布一人,能擋住我們千軍萬馬嗎?!”
張燕聞,臉色一沉,立刻厲聲呵斥:“住口!你知道什么!呂布之勇,豈是你能臆測的?他既然敢開門,必有倚仗!此事萬萬不可魯莽!”
然而,在張燕的心底,另一個聲音卻在冷靜地分析:張方說得并非全無道理。
憑借絕對的兵力優勢,就算城內有埋伏,硬沖進去,勝算確實不小。
但是——
關鍵就在于這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