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袁紹身邊,謀士郭圖察觀色,適時上前一步,拱手道:
“主公所慮極是。董卓勢大,我等絕不可坐以待斃。當務之急,是盡快增強實力,擴張地盤,以應對將來之變。”
袁紹抬眼看他,又掃視身邊諸多謀士,開口詢問:“諸位可有良策?”
人群中,很快一個留著八字胡,身形瘦削的文士緩步走出,他是袁紹麾下另一位主要謀士,逄紀!
只見逄紀沉吟片刻,開口分析:
“主公如果要擴張地盤,眼下渤海郡周邊,可選目標有三處:其一,是渤海郡北,北平太守公孫瓚。”
話音剛落,郭圖便開口否認:“公孫瓚兵強馬壯,白馬義從絕非弱旅,主公與之交戰,就算能夠取勝,也必然會傷筋動骨,萬一這個時候董卓自長安東出,殺進中原,我等危矣!”
聞,逄紀繼續開口:“那還有其二,南面,東郡太守曹操,曹操新得兗州,根基未穩,人心浮動,主公出兵,必然一戰而勝,盡得曹操地盤!”
袁紹搖搖頭:“不可,曹孟德與我乃是故交,豈可奪友人之城?”
“那還有第三者,”逄紀話鋒一轉,指向廳內地圖上的冀州,“鄴城韓馥,坐擁冀州富庶之地,卻性多疑懼,庸碌無能,正所謂懷璧其罪!此乃天賜于主公之基業也!”
袁紹目光閃爍,顯然心動,但仍顧慮道:“之有理,但無故興兵討伐,恐失人心……”
逄紀微微一笑,早已成竹在胸:
“主公豈不聞‘驅虎吞狼’之計?可暗中遣人致書公孫瓚,許以重利,慫恿其南下攻打韓馥。韓馥此人,性格庸懦,聞得公孫瓚大軍來襲,必嚇得魂飛魄散,方寸大亂!”
他眼中閃過精光:
“屆時,主公再派一能善辯之士入鄴城,陳說利害。就唯有將冀州讓與主公您,憑借袁家四世三公之威望及主公之雄才,方能抵擋公孫瓚,保全他韓馥身家性命。韓馥驚懼之下,必肯相讓!”
此一出,帳中一人應聲而出,正是袁紹的外甥高干。他意氣風發,拱手請命:
“舅父!此計大妙!干不才,愿親往鄴城,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那韓馥讓出冀州!若不成,愿以軍令狀處置!”
袁紹看著自信滿滿的外甥,又望向逄紀,猶豫再三,終于下定決心:
眼下他確無更好選擇,而董卓呂布的威脅不知道什么就會到來…
所以,眼下奪取冀州,增強實力是勢在必行!
只見袁紹猛地一拍案幾,決然道:
“好!就依元圖之計!公予,你即刻準備,前往鄴城!務必說服韓馥!”
“遵命!”高干朗聲抱拳。
……
幾日后。
計策如同袁紹麾下一眾謀士商討得那般順利進行。
鄴城,州牧府邸內,氣氛凝重。
袁紹的外甥高干一身錦袍,昂然而立,正對著面色變幻不定的韓馥侃侃而談,語氣雖看似恭敬,實則帶著不容置疑的壓迫:
“韓使君,非是在下危聳聽。那公孫瓚攜白馬義從之威,已厲兵秣馬,不日即將南下。冀州雖富,然兵甲不修,將帥離心,試問使君,以何抵擋公孫瓚虎狼之師?”
他頓了頓,觀察著韓馥愈發難看的臉色,繼續道:
“我家主公袁本初,四世三公,海內人望,且兵強馬壯,威震河北。”
“若使君能審時度勢,效仿古之先賢,將冀州之事托付于我家主公,非但可使冀州百姓免遭兵燹之禍,使君您更可獲讓賢之美名,安享尊榮,豈不勝過終日提心吊膽,唯恐城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