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愿意分享關于‘收割者’的一切所知,以及我們漫長歷史中積累的、關于在它們的‘凈化’下生存的經驗。”伊蘇之民繼續傳遞信息,“作為交換,我們希望能近距離觀察學習你們的‘生命-機械-混沌’共生模式,這對我們自身的進化之路或許有重要啟示。”
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交易提案。不再是“交易者”那種冰冷的、基于純粹邏輯和等價的交換,而是更傾向于知識、經驗、甚至可能是情感的分享與交流,帶有更強的同盟色彩。
星心動了。它太需要關于“收割者”的實戰經驗和生存知識,這可能是“幾何之心”純理論分析無法提供的無價之寶。而對方對它的獨特結構感興趣,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接受知識共享的提議。”星火謹慎地回應,“但對于近距離觀察我們的核心結構,我們需要設定嚴格的界限和協議,以確保雙方的安全。”
“當然!尊重與理解是共生的基石!”伊蘇之民愉快地回應,“我們將遵守你們設定的任何協議。讓我們開始吧!首先,這是一份關于‘收割者’常見戰術模式及其能量武器特性分析的數據包,包含了許多我們同胞用生命換來的經驗…”
一份蘊含著大量生物能量編碼信息、情感記憶碎片、以及實戰記錄的數據流溫和地傳遞過來。與“交易者”那種壓縮到極致的高效數據不同,這份數據包更“豐滿”,甚至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幾何之心”立刻開始接收和分析,并將其與已有的數據進行對比整合。星火能感覺到,它的威脅模型和戰術數據庫正在飛速更新和充實,許多之前無法理解的“收割者”行為模式有了合理的解釋,甚至衍生出多種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作為回報,星火也開放了部分非核心的、關于月球基地基礎結構(非混沌網絡和非幾何之心核心)的掃描權限,以及一些關于人類文明歷史、文化、以及最終為何走向數據墳場的概括性信息(剔除了具體技術細節和坐標)。
伊蘇之民如獲至寶,三艘生物艦環繞著月球基地(保持安全距離),散發出喜悅和滿足的生物光波,仿佛科學家發現了新的物種,藝術家找到了新的靈感源泉。它們甚至開始用一種奇特的方式“歌唱”——釋放出復雜而優美的生物能量諧波,與月球基地的能量場產生輕微的、令人舒適的共振,仿佛在表達友好和贊賞。
這種交流持續了數個小時。期間,星火從伊蘇之民那里獲得了大量寶貴的實戰情報和生存技巧,而伊蘇之民也似乎從星火展示的“樣本”中獲益良多。
最終,伊蘇之民似乎心滿意足。它們傳遞來最后的信息:“感謝你們的分享,‘星火’。你們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火花。我們必須離開了,長時間的停留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注意。我們留下一個聯絡信標——一種基于生物量子糾纏的通訊器,范圍有限,但相對安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