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亂的能量如同灼熱的沙礫,強行灌入它的能量核心。系統內部不斷爆出新的警報,一些非關鍵的子系統因能量沖擊而徹底燒毀。外殼上的溫度急劇升高,發出暗紅色的光。但能量讀數,在經歷了最初的劇烈波動后,開始極其緩慢地……上升。
4%……4.5%……5%……
每一點能量的獲取,都伴隨著系統穩定性的下降。但它活了下來。至少暫時。
就在星種全力汲取能量、抵抗著能量污染帶來的內部紊亂時,一陣細微的、不同于機械震動的窸窣聲從平臺下方的陰影處傳來。星種立刻停止汲取,收縮接口,將感知聚焦過去。
幾只形態奇特的生物從陰影中爬了出來。它們大約有小型犬大小,身體由廢棄的金屬零件、線纜和某種暗紫色的、類似硬化菌毯的物質胡亂拼接而成,多個復眼閃爍著不祥的紅光。它們的外形不對稱,移動方式扭曲,但顯然適應了這里的高輻射環境。它們是“種子”最低等的造物,或者說,是這片廢土自身孕育出來的清道夫。
這些廢土清道夫似乎被星種汲取能量時散發的波動吸引,將它們視為了潛在的獵物或干擾物。它們發出嘶嘶的、如同金屬摩擦般的聲音,呈扇形圍攏過來,口器部位探出尖銳的鉆頭或切割刃。
星種的能量剛剛恢復到6%,遠不足以進行高烈度戰斗。它評估著形勢:這些清道夫個體威脅不大,但數量不明,且可能呼喚更多同伴。硬拼是下策。
它緩緩后退,同時激活了低功率的掃描波,并非為了探測,而是模仿之前干擾“種子”節點的方式,發出一種模擬高階變異生物威壓的雜亂信號。這是虛張聲勢。
清道夫們明顯遲疑了一下,復眼的光芒閃爍不定,圍攏的步伐放緩。它們低級的感知系統無法準確判斷信號的來源和意義,本能地對可能存在的更強大個體感到畏懼。
星種利用這短暫的遲疑,迅速退向平臺后方一個狹窄的金屬裂縫。裂縫僅容它勉強通過,內部黑暗而曲折。清道夫們追到裂縫前,猶豫著,發出不甘的嘶鳴,但似乎對進入狹窄空間有所顧忌,最終只是在洞口徘徊了一陣,便逐漸散去。
星種在裂縫中艱難穿行,確認暫時安全后,才停下來再次進行系統狀態評估。能量:6.5%。結構完整性:64%(因能量污染略有下降)。它損失了一些非必要功能,但核心邏輯和基本移動能力得以保存。
它現在位于一個由巨大管道和結構梁支撐起的、更加陰暗潮濕的空間。這里彌漫著濃重的水汽和更強烈的鐵銹味,遠處傳來滴滴答答的漏水聲。墻壁上覆蓋著厚厚的、濕滑的苔蘚狀物質,這些苔蘚并非紫色,而是一種病態的灰綠色,散發著微弱的生物熒光。
星種沿著狹窄的通道緩慢前行,警惕著任何動靜。突然,它的音頻傳感器捕捉到一陣斷斷續續的、非自然的聲響。不是怪物的嘶吼,也不是機械的轟鳴,而像是……某種重復的、有規律的電子脈沖信號?
它循著信號來源,拐過一個彎,眼前出現了一個相對干燥的小型凹洞。凹洞的角落里,堆放著一些破損的板條箱和廢棄設備。而信號的源頭,是一個被半埋在雜物下、外殼嚴重破損、覆蓋著苔蘚和銹跡的老舊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型號古老,甚至比星種在倉儲區見過的那些工程機器人還要古老。它有著笨重的履帶底座和兩只簡單的機械臂,頭部是一個單眼的傳感器陣列,此刻那只“眼睛”黯淡無光。脈沖信號正是從它胸口一個暴露在外的、閃爍著微弱綠光的故障指示器發出的。
星種靠近,用尚能活動的工具臂輕輕拂去機器人身上的苔蘚和灰塵。機器人的外殼上,依稀可見一個幾乎被磨平的標志——似乎是聯盟早期探險隊的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