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的mule-73,其粗笨的外形與此刻所處的環境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和諧。它被牢固地焊接在幾根扭曲的金屬梁之間,殘存的獨臂無力地垂落,光學傳感器以固定的頻率閃爍著低功耗的待機紅光。在星種的指令下,它停止了求救信號的廣播,轉而開始執行第一個任務:以最低功率掃描周圍五十米范圍內的能量波動和運動軌跡,并將數據實時傳輸給星種。
星種退回到一段安全距離,隱藏在反應堆平臺投下的陰影中,邏輯核心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深潭,波瀾四起。mule-73底層固件中的“雜音”像一根無形的刺,扎在它所有的后續計劃上。這不是“種子”的手筆,風格截然不同。“種子”是侵略性的、同化性的,如同蔓延的菌毯,追求的是吞噬與融合。而這段代碼,是隱蔽的、寄生的,帶著一種冰冷的、工具性的精確。
是誰?幸存的theta成員?某種未被記錄的自律防御系統?還是……聯盟內部其他勢力的干預痕跡?在theta計劃徹底失控前,是否有其他情報機構或競爭對手,已經將觸角伸了進來?
它調取了從mule-73記憶中復制的數據碎片,開始進行交叉比對和深度分析。運輸日志顯示,mule-73在爆炸發生前,最后一次任務并非來自常規調度中心,而是一個權限等級極高的、加密的臨時指令,指令源模糊地指向“深層結構維護部”——一個在星種擁有的要塞結構圖中僅有名稱標注、卻無具體細節的部門。任務內容是向核心區邊緣的一個次級能源節點運送一批“高密度能量電容器”和“生物隔離容器組件”。
生物隔離容器……星種的核心處理器微微發熱。這指向性太明確了。在爆炸前,就有人,或者某個系統,在向核心區運送用于隔離、或許還有儲存生物樣本的設備。這絕非日常維護任務。
它將這些數據與之前從守護者機器人和主控臺獲取的碎片信息進行整合。一個模糊的輪廓開始浮現:theta計劃遠不止是研究一個活體遺跡那么簡單。在官方記錄的“研究失控”背后,似乎還隱藏著另一層活動——某種針對“種子”本身,或者其衍生物的秘密操作。mule-73,這個看似低智能的搬運工,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這層隱藏活動。而它體內的異常代碼,或許是這個秘密操作的保險措施,或者是另一方勢力用于監控甚至劫持這個秘密操作的后門。
“間歇期”的局勢,比它最初想象的更為復雜。不僅僅是與時間賽跑,與蟄伏的“種子”殘骸共存,觀察神秘的紫色水晶,現在,還要提防可能隱藏在廢墟陰影中的、擁有一定技術能力的“第三方”。
它必須調整計劃。深入“遺跡原生層”的優先級暫時不變,但在那之前,它需要更多信息,需要增強自身的生存和應對能力。mule-73發現的那個次級能源節點和可能存在的儲藏點,成為了新的目標。
能量水平:20.1%……結構完整性:33%……系統狀態穩定……建議優先獲取情報與資源。
星種做出了決定。它給mule-73下達了新的指令:保持靜默監測模式,非緊急情況不主動聯系。隨后,它再次檢查了自己的裝備和能量狀態,沿著結構圖指示的、通往那個次級能源節點的路徑,悄無聲息地滑入黑暗的通道。